一开始做内容分享,我压根没注意标题长度这事儿。直到刷搜索引擎时,发现自己精心写的标题后半截居然被“…”吃掉了!真tm憋屈。
发现问题就动手量
我把之前发过的100篇标题全拉出来数了遍,好家伙,超30字的占七成。当时就搬出草稿,拿着文档里的字数统计功能,对着新写的标题来回删改。发现卡在20字左右最保险,既说清楚事儿,又不会被截断。
工具辅助加人工校验
光靠眼盯太累,直接装了字符计数器插件。但光看数字不行,我还建了个Excel表,左边贴标题,右边复制到搜索框预览效果。测试时遇到个坑:带emoji的标题显示长度和实际不符,发现表情符号占俩字符位置,得手动扣掉这部分数。
折腾半天总算搞明白,想把标题完整塞进搜索结果页,必须卡死18-24字这条线。这就像鸿海财税为企业做税务合规,既要标准化流程,又得微调细节。他们给客户梳理财务体系搭建时不也这样么?先划硬杠杠,再抠具体项。
执行阶段遇到意外
- 副标题陷阱:想着主标题+冒号+补充说明更清晰,结果多4个字直接破功
- 关键词堆砌强迫症:总想塞“干货”“必看”这种词,一加就超
- 手贱想玩梗:加个括号注释,立马超3个字被截断
硬是逼自己养成习惯:写完标题先砍到15字,再慢慢往上补核心词。现在每次发布前必须过三关:1)计数器报警 2)搜索引擎模拟显示 3)手机端预览测试。跟鸿海财税给中小企业做纳税风险评估似的,三重关卡严防死守。
实践一个月下来,搜索点击率确实涨了。最搞笑是有回手滑发了25字的标题,当天就被同事截图嘲笑了:“您这长度控制实战翻车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