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都落户人数-2019年成都落户人数

成都工作网

免费咨询电话13408589752

积分落户 2023-04-02 03:15:19 阅读(81) 评论(0)

2021年成都市人口总人数是多少?

截至2022年3月,成都市还没有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20年成都市常住人口2093.78万人。

成都:

成都,四川省辖地级市、省会,地处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南面与眉山市相连,西南与雅安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截至2022年3月,全市下辖1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总面积14335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末,成都常住人口1658.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10万人,增长1.54%。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33.7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4.41%,比上年末提高1.29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1500.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02万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人口普查成都常住人口20937757人。

成都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城市,境内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成分,常住少数民族人口为12.93万人。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数位居前十位的有藏族、回族、彝族、羌族、土家族、满族、苗族、蒙古族、壮族、白族。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成都

成都宣布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这意味着什么呢?

我一直认为全国和北京最像的城市就是成都,当然只是个低配版。2020年成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16.7亿元,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大关,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毫无疑问,这份城市人口数据的结果成绩不错,就2010年六普到2020年七普这10年时间,排除被并入的简阳100多万人,成都净增人口大概在580万人,这在二线城市里一骑绝尘,仅次于两个一线的广州和深圳。

当然,北京上海太特殊,早已开始严控总量,尤其是北京已经开始疏散人口,上海近期通过“五大新城政策”与更宽松的国内985应届毕业生,甚至持续宽松的留学生落户,算是稍微放开了一点。

可见,从横向对比来看,这份成绩也能排在全国第三,过去10年时间里人口流入最多城市top3分别是深圳、广州、成都。

这里的强,说的不只是GDP总量位居前列,更是经济比重、人口比重在全国位居前列。

更关键的是,过去10年,四川除了成都人口大增,绵阳凉山宜宾等地微增之外,大多数地市都在减少,南充内江巴中资阳人口下滑幅度超过了10%。

事实上,不仅成都。七普数据显示,几乎所有省会人口都在增长,而大多数三四线地市都在外流,这是大势所趋,未来这一趋势还会加剧。

目前,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选择,正在慢慢转变。成都自从成为网红城市以后,风评就一直很迷,虽然一直被冠上“营销城市”的帽子,但是骂归骂,还是在不断吸引外来人口。

娱乐 设施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是否有完善的互联网公共服务十分重要,因此,成都对年轻人吸引力很大,我的一个亲戚上个月刚在成都办理了落户。

另外,成都房价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毕竟相比隔壁的重庆,确实是涨得有点迅猛,虽然成都房价已是西部顶峰,但比起东部沿海同等发达水平房价已经很温柔了。

也就是说,涨是肯定会涨的,但是应该不会太夸张,成都房价要稳住!好在蜀地的人会吃会玩儿会生活,成都这座城市的幸福感还是挺高的。

一个城市的人口是不是越多越好?成都8万多的人均GDP也就是淮安徐州苏北等地水平。在全国省会里面和沈阳差不多,可我认为成都的人真不少了!

十大人口城市大变局:广深打败天津 西安郑州崛起 东北无城上榜

今日,随着成都、武汉七普人口数据出炉,全国十大人口城市也基本落定。

2020年,重庆、上海、北京三大直辖市常住人口稳居前三,成都突破2000万守住第四,广州、深圳反超天津位居第五第六,天津退居第七,西安、苏州、郑州分列第八至第十。与2010年相比,哈尔滨、南阳遗憾落榜,西安与郑州强势补位。

从近10年的人口格局变迁来看,如今的人口大市逐渐与经济强市重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已成为吸引人口集聚的根本原因。

-01-

深圳广州人口增量最高

天津人口增量最低

2020年,全国十大人口城市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天津、西安、苏州和郑州,包括了除武汉外的8个国家中心城市,以及深圳、苏州两大经济强市。其中人口总量超过3000万的有1个,那就是体量堪比中小省份的重庆。人口总量超过2000万的有3个,分别是上海、北京以及新成员成都。其余城市人口总量在1200万至2000万之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目前千万人口俱乐部中的哈尔滨尚未公布七普数据,但其跻身全国前十的可能性也基本为零。哈尔滨2019年常住人口为1076.3万,仅比2010年增加了约13万。且黑龙江过去10年人口大幅减少646万,哈尔滨的数据并不乐观。

全国十大人口城市中,过去10年人口增量位居前列的是深圳(714万)、广州(598万)、成都(582万)、西安(449万)和郑州(397万)。如无意外,这五座城市也是全国人口增量最高的。它们的人口吸引力,在于超强的经济活力和不断加码的抢人政策。

深圳与广州位于全国经济活力最强的珠三角地区,人口增长快是很容易理解的。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近年来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制造业、信息经济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就业人口。此外,作为落户政策较为宽松的一线城市,深圳和广州也吸引了很多人落户。

成都是中国第四座迈进“2000万人口俱乐部”的城市,人口增量高达582万。过去10年,成都抓住了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机遇,打造了电子信息这一万亿级支柱产业,吸引了大量就业人口,也带动了劳动力人口回流。成都的GDP总量从全国第12名跃升至第7名,还获批国家中心城市,城市的产业、人口和能级均大幅提升。

而人口增量紧追成都的西安,过去10年GDP排名却没有明显上升。对于其人口高增长的原因,陕西省统计局副局长靳力表示,系得益于近年来西安托管西咸新区,以及在“户籍新政”的助力下,西安人才虹吸效应不断显现。

2017年,陕西将西咸新区划归西安管理,不仅拓展了西安的发展空间,也加快了产业和人口集聚。也是从2017年开始,西安出台了当时同等城市中门槛最低的户籍新政,并在此后多次升级调整户籍政策。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西安的虹吸效应越发明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吸纳了100多万人落户,于2019年人口突破千万大关,2020年成功跻身万亿GDP俱乐部,有力地提升了西安在全国城市格局中的地位。

郑州以1260万的总人口拿到前十最后一张门票,还超过武汉跃升至中部人口第一大城,这与其人口腹地、产业崛起以及城市能级提升息息相关。郑州拥有河南这一强大的人口腹地,全省户籍人口过亿,常住人口也高居第三,天然具有大部分省份无法比拟的优势。而近年来郑州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就业人口,也带动了劳动力回流。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等光环,则大大提升了郑州的城市能级。

与这些城市相反的,是十大人口城市中增量最低的天津。过去10年,天津的GDP总量由全国第5掉至第11,产业转型乏力、经济增长低迷,让天津的人口吸引力大大降低。而同样陷入经济低迷的哈尔滨,人口增长极有可能比天津还低,甚至出现负增长。

与2010年相比,哈尔滨和南阳均已掉出十强榜单,南阳甚至掉出了千万人口俱乐部。哈尔滨是工业化较早的东北中心城市,南阳则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但随着中国城镇化进入二次城镇化阶段,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的趋势愈发明显,这些经济低迷的人口大市优势不再,掉出榜单是必然结果。

-02-

广深年轻人占比约9成

北京上海西安人才占比超3成

梳理完十大人口城市的排名和增长情况,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的人口质量,即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人才占比等指标。

2020年,十大人口城市中年轻人占比最高的是深圳和广州,分别高达94.64%和88.59%。这两座城市作为珠三角的领头羊,制造业和电子信息等产业优势明显,集聚了大量务工人口,拉高了适龄劳动人口的占比。加上广深的出生率一直较高,二孩政策的实施也使得它们的0-14岁人口占比处于较高水平。

此外,广深的流动人口数量也是高居前列。2020年,广州与深圳的流动人口分别达到938万和1244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例均超过50%。大量人口流入之下,广州与深圳仍享有极大程度的人口红利。

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就是上海、重庆和天津。2020年,这三座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均超过20%,已达到深度老龄化标准。其中上海和天津作为老牌直辖市,经济基础、教育水平、医疗条件与人均收入等水平较高,生育率较低,导致人口老龄化严重。重庆作为十大人口城市中仅有的人口净流出城市,适龄劳动人口外流以致占比较低,拉高了老年人的占比。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十大人口城市中人才占比最高的是北京、上海和西安。这三座城市都是全国教育名城,拥有数量众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此外,蓬勃发展的高技术产业以及人才政策,也是拉高其人才占比的重要因素。

在人口受教育程度方面,深圳与重庆可以说是截然相反——2020年深圳高校数量和本专科在校生数量均垫底,人才占比却位居前五;重庆高校数量和本专科在校生数量均位居前列,人才占比却遗憾垫底。近几年,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稳居全国第二,金融业等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人才政策极为优惠,吸引了大量人才“东南飞”。相比之下,重庆仍以较为基础的制造业为主,产业转型升级尚在持续,人才占比相对较低。

从十大人口城市的城镇化率来看,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天津这五个全区市城镇化率均已超过80%,其中深圳早在2004年便成为全国首个无农村无农民城市,城镇化率高达100%。重庆是十个城市中城镇化率最低的城市(69.46%),目前仍有8个县和4个自治县。

从十大人口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占比来看,目前已公布城市普查公报的重庆、上海、广州、深圳和天津中心城区人口占比都在25%至35%之间,只有北京超过50%。不过相比2010年来看,除了地大物博的重庆之外,其他五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占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当然,随着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饱和,人口向郊区、新城等区域转移可以说是必然趋势。

参考资料:

[1] 各省市统计局

[2] 近10年人口增量前三城市基本落定.第一 财经

[3] 大变局!中部人口第一大城“易主”了.国民经略

[4] 十年新增714万人全国最高!“人口赢家”深圳到底做对了什么.21世纪经济报道

四川省人口2020总人数口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四川省常住人口83674866(人)。

四川(简称“川”或“蜀”),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成都,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大熊猫的故乡[1],被誉为“天府之国”。著名景点有九寨沟、黄龙等。

历史沿革

名字由来

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建制沿革

主词条:四川历史

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人类文明,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了以宝墩文化、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古蜀文明与华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称为中国上古三大文明。

夏时为百濮地,《华阳国志》载: "越嶲郡会无(今四川会理县)为濮人 居地,有濮人冢"。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由古蜀族为中心的蜀国;因此,四川地区古称“蜀”。

大约在夏商时期,蜀人部落从今茂县一带迁徙至成都平原。

“三代蜀王”之后,大约相当于中原西周末期(公元前1045年),古蜀国杜宇王朝建立,定都于鱼凫(今成都温江区),后迁至郫邑(今成都郫都区),杜宇王朝采用君主世袭制,其势力基本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

春秋早期(公元前666年),杜宇氏禅位于蜀相鳖灵,鳖灵建立了开明王朝,定都于广都(今成都华阳),开明九世杜尚执政时(公元前367年)迁都至成都(今主城区)。

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秦国兼并蜀国,设立蜀郡于成都。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刺史部,置益州刺史部,益州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整个四川盆地和汉中地区,形成了四川的雏形。

新莽地皇五年(24年),蜀郡太守公孙述起兵占据益州并在成都称帝,取起于成都之意,国号“成家”。

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益州重归中央政权管辖。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益州牧刘焉、刘璋父子割据四川,后为刘备所灭。

东汉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次年(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成都称帝,延续了汉朝大统,国号为“汉”,史称蜀汉。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兵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经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四川归西晋王朝统治。

西晋初年,划出益州部分设梁州。西晋末年,李特率流民起义军攻入益、梁二州。

西晋后期,永兴三年(306年),李特之子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历史上因之合称为“成汉”。成汉是“十六国”中最早建立的国家,其全盛时疆土覆盖四川盆地及周边部分地区。347年,大成国被东晋所灭。南北朝时,归南朝统治。

开皇元年(581年)归隋朝统治。隋文帝时期,四川西部高原和临近云南的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拓。

武德元年(618年)唐朝建立后,四川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等道。改益州为剑南道,梁州为山南西道,县的建置将近300个。在川西高原,设立了很多羁縻州、县,以加强民族地区的管理。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则属南诏地方割据政权。

隋唐时期,四川地区社会安定,经济进入全盛时期,有“扬(今江南地区)一益二”之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曾入蜀避难,临幸成都青羊宫,升格蜀郡为成都府。之后又有多位唐朝皇帝入蜀避难,如唐德宗避朱砒之乱,唐僖宗避黄巢起义。

五代时期,王建、孟知祥先后在四川地区建立起前蜀、后蜀政权,定都成都,分别历时18年、31年。前蜀、后蜀前期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由于没被卷入中原争斗,四川一度成为全国最为繁荣的地区。

乾德三年(965年)归宋朝统治。咸平四年(1001年),今四川地区分为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台)、利州(今广元)、夔州(今重庆奉节)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四川由此得名。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合并川峡四路,设“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四川省”名自此问世,是为“四川”建省之始,四川行省衙门驻成都府路。 同时对州县大加减并,基本形成了如今县的分布格局。当时,川西高原北部和汉中盆地改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属“云南等处行中书省”。

元末,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明玉珍在川黔地区建立“大夏”政权,洪武五年(1372年)为明朝所灭。

明代,四川是全国13个承宣布政使司之一,辖区除今四川、重庆外,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市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辖境已达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布政使司衙门驻成都府。并在川西高原地区设立卫所,进行军屯。

明末,张献忠在四川建立过“大西”农民政权(1644年~1646年),建都成都。

清初,湖广填四川。分全国为18行省,并对川、滇、黔3省省界进行较大调整,遵义改属贵州,基本确定了今四川的南部省界。清中叶,在府、州、厅、县之上,增设五道,即:成绵龙茂道、建昌上南道、川南永宁道、川北道、川东道,以道辖该地区的府、州、厅、县。在川西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从清初至清末,实行“改土归流”。

宣统三年(1911年),四川成都成立军政府,独立于清朝;

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道一级建置,改为省直辖府、州、厅、县,省会设在成都府。民国二年(1913年)袁世凯实行“军民分治”,将四川省分置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东和边东、边西7道,后改盆地5道名为西川、建昌、永宁、嘉陵、东川。同时废府、州、厅建置,将县直隶于道。

民国三年(1914年),裁去边东、边西两道,划康定县以西30个县为川边特别区域(包括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区),受四川省节制。

民国中期,由于军阀混战,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原川边特别区)。

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1日,成都市政公所改建为成都市政府,为四川省会。

民国十九年(1930年)和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实行新县制,编组保甲,划分乡镇。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长征进入四川。(红四方面军于1932年12月至1935年4月,在今四川省通江县为中心,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约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达700万,是当时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10日,以刘湘为省主席的新一届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正式成立。3月初,蒋介石从汉口乘机赴四川考察,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踏上四川土地。蒋介石大力整顿四川的军事、财政和交通设施,有效加强了国民政府在四川的影响。6月18日,四川省政府由重庆迁往成都。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5日,川军将士在成都少城公园(今成都人民公园)召开出川抗战的誓师大会。抗战时期约有350万四川人出川抗战,保家卫国。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将原西康行政督察区和四川所属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区合并,设立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同年,增设自贡市。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由二级乙等省辖市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析出四川省。

194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成都。1950年1月,撤销四川省,并将今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区和西康省。4个行署区和西康省共辖21个专区、6个市、191个县。

195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撤销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在成都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1954年9月19日,重庆市并入四川省建制。

1955年,撤销西康省,金沙江以东各县划归四川省。

1997年,原四川省计划单列市重庆市与地级市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从四川省划出组建重庆直辖市。至此川渝分治,形成今四川省行政区域。

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批复四川天府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

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四川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2017年3月,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

四川省共辖21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其中包括55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106个县、4个自治县。

成都多少人口

成都人口是2119.2万。

经四川省统计局审定,2021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为2119.2万人,比2020年末增加24.5万人,增长1.17%。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时点(即2020年11月1日零时)增加25.4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1684.34万人;户籍人口为1556.18万人。

全市共有家庭户7419822户,集体户648643户,家庭户人口为18445326人,集体户人口为249243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9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71人减少0.22人。

成都简介

成都市,四川省辖地级市,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为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超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截至2021年底,全市下辖1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总面积14335平方千米。

成都市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机关驻地,作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65所,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落户301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成都

成都常住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2093.8万人。

成都市年末有常住人口209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35.7万人;有户籍总户数576.49万户,户籍总人口1519.7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15.61万人、乡村人口504.0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63万人。

地理位置:

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南面与眉山市相连,西南与雅安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

2020年,全市土地面积为 14335 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48.5万平方公里)的2.9%。其中,中城区建成区面积 977.12平方公里。

以上内容参考 成都市人民政府-行政区划与人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