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落户政策
成都落户政策:一、学历落户,根据学伍弊冲历以及取得学历的时间差异,学历落户分为几种情况:大专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二、技能落户。来蓉技能人才是指户籍在成都行政区域外,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在成都某法人单位从事与技能工种相匹配工作的人员。三、专业技术人才落户
简单来说,就是职称落户。需满足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连续缴纳社保1年以上,经单位推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证后申请入户。四、人才绿卡入户
凡属成都产业和企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在蓉工作,可申领蓉城人才绿卡。拥有蓉城人才绿卡,即可落户成都。五、积分落户。根据《成都市居住证积分管理办法》,经市政府批准, 2020年度居住证积分入户分值线为140分,有效期至2021年8月27日。腔歼六、购房落户七、投靠落户八、其他落户
法律依据
《成都市户籍迁入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第三条 符合以下国家规定条件之一的人员,可申请将户口迁入本市。
第四条 符合以下我市人才引进条件之一的人员,可申请将户口迁入本市。第五条 按《成都市居住证积分入户管理办法(试行)》取得积分入户资格的人员,可申请将户口迁入本市。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合法稳定住所是指:拥有的合法产权住房、租赁的国有直管公房、职工居住的本单位拥有合法产权的住卜燃房。
642座城市零门槛落户 发改委点名支持福州、成都、西安都市圈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新型城镇化正在稳步推进。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下称:《任务》),文件覆盖了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等多个方面。
《任务》指出,2021年将有序放开放宽城市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并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
推进新型城镇化并非一蹴而就。近年来户籍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从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陆续取消落户限制,到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再到2020年“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最终到2021年政策明确落地。
截至2019年,全国城市数量为672座,其中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达到30座。换言之,2021年642座城市将全部实现“零门槛落户”。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舸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在逐步放松落户限制的同时,要加快建设补齐公共服务,这也可以有效防止推进过程中城市公共资源出现挤兑。”
可以说,这一份“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任务清单,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发展趋势。除了政策“分步走”,今年的《任务》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提法。
《任务》指出,2021年将有序放开放宽城市落户限制。-新华社
“零门槛落户”时代到来
2021年,除超大、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外,其余城市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根据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目前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瞎纤前其中,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Ⅰ型),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共30座。
具体而言,超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6座城市,特大城市包括东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郑州、西安、济南、沈阳、青岛10座城市。大城市(Ⅰ型)包括哈尔滨、长春、大连、合肥、昆明、太原、长沙、苏州、南宁、乌鲁木齐、石家庄、厦门、宁波、福州14座城市。
需要指出的是,在户籍制度改革推进过程中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在杨舸看来,将户籍作为福利的思想观念亟待转变。过往上演的城市“抢人大战”就反映出部分城市将户籍作为福利的观念,只有将户籍制度与就业等政策脱钩,剥离各类隐形门槛、前置条件与附加条件,“零门槛落户”才能真正落地。
与2020年相比,今年的《任务》还尤其强调了租购同权。《任务》指出,城市落户政策要对租购房者同等对待,允许租房常住人口在公共户口落户。
杨舸认为,这一政策与“房住不炒”的关联颇深。目前,之所以部分地区仍倾向于以住房作为考察标准,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公共资源过于稀缺。例如《任务》强调,2021年要支持有条件地区将未落户常住人口纳入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范围,针对的就是相对稀缺的学前教育资源问题。
“其实,租购同权不算新提法,但执行难度实则不小。一方面,租房凭证的规范化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在实际情形下,如租客办理业务需房东配合提交房产证复印件等,房东可能存在不配合的情况。未来,在租购同权的政策执行过程中,许多细则仍有待调整和完善。”杨舸说。
真正意义上的人口“自由流动”意味着,既要尊重外来人口流入,也要尊重外来人口回流。对此,《任务》对不同层级城市的协调发展均作出安排。根据《任务》,在城市中,要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未落户常住人口。在县城里,要加快补齐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产业配套设施短板弱项。
“愿意留在大城市的,支持留下来。愿意回小城市发展的,也为他们托底。无论人在哪里,都可以实现安居乐业。”杨舸说。
今年都市圈新点名成都
都市圈发展仍是今年的重点任务。《任务》提出,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
《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曾提出,支持南京、西安、福州等都市圈磨清编制实施发展规划。对比来看,今年南京“不见了”,而新点名成都。
目前,南京都市竖余圈规划工作已取得突破进展。近日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要求,《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已由江苏省政府、安徽省政府联合印发,即将面向社会全文公布。
就成都都市圈而言,去年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消息将众多目光聚焦于成渝地区。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成都都市圈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并不冲突,而是相互配合的关系。例如,从外部看西部仍然由“西三角”重庆、成都、西安共同支撑区域发展。从内部看,仍需要核心城市以都市圈为尺度继续做大做强。
此次除了成都都市圈新被提名,西安都市圈也连续两年被点名,也可以看出近年推进西部核心城市都市圈发展的力度。
成都都市圈涉及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近年四市GDP总和占四川省近半壁江山。今年3月,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尹宏表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就是成都都市圈建设。2月《成都都市圈规划协同工作机制》正式出台,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已在路上。
西安都市圈也在稳步推进,此前围绕西安曾提出“大西安都市圈”“西咸都市圈”等多个概念。当下“培育建设西安都市圈”已写进陕西“十四五”规划,并划定西安都市圈“一核一轴、两翼三区、多组团”发展格局。据了解,《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在推进报国家发改委申请批复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福州都市圈在今年继续被强调,且放在表述的第一顺位。2020年福州首次跻身万亿GDP城市行列,丁长发表示,这表明福州初步具备了发展都市圈的基础。今年1月,《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通过福建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划定了都市圈的具体范围。
丁长发告诉记者,近两年对于福州都市圈的大力推动,需要结合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理解。在“十四五”规划中,此前“海峡西岸城市群”的表述不再提及,取而代之的是首次提出的“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新提法则强调了粤、闽、浙三省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在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大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之间,还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超级城市作为支撑。”丁长发表示,福州都市圈意在不断提高福州首位度。
此前,福建拥有三座强市,包括省会福州、经济规模最大的泉州、高新产业发展相对优势的厦门,共同支撑起福建作为全国GDP第七大省的地位,目前福州都市圈发展率先得到有力支持。
“福建也在全力支持福州申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是随着福州都市圈发展的下一步目标。”丁长发表示,当下福州要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立稳脚跟,“仍需在科教基础、营商环境、高新产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补短板。”

“零门槛落户”时代正式到来 这些城市最受益!
本文系原创文章,首发于同名公众号国民经略(guominjinglve)
“零门槛落户”时代正式到来。
4月8日,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这意味着,“零门槛落户”从中小城市扩容到大城市。城市人口新一轮洗牌开启,哪些城市有望跻身其中?
01
“零门槛落户”时代正式到来
零门槛落户,不是第一次出现。
一年前,2018年3月,发改委发布通知,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零门槛落户”的大门从中小城市开启。
如今,时隔一年之后,发改委下发文件,正式取消城区人口300万以下的大城市的落户限制,放宽500万以下人口的大城市的落户限制。
这意味着,零门槛落户从中小城市扩容到大城市,80%以上的城市都将被覆盖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发改委出台《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这意味着,除了北上广深四个超大城市之外,几乎所有城市都要放宽落户限制。
显然,“零门槛落户”已是大势所趋,在大多数二三四线城市,户籍将不再是阻碍人口流动的门槛,抢人大战无疑将会更加白热化。
事实上,省会城市的“零门槛落户”第一枪已经打响。
2019年3月,石家庄率先取消落户限制,不再设置任何障碍,只要凭借身份证和户口簿即可落户。
紧接着,4月初,杭州升级人才政策,全面放宽落户限制。大专以上学历可零门槛落户,再度将抢人大战推向高潮。
零门槛落户时代的到来,必然对城市人口流动形成新一轮洗牌。
02
中国城市层级:
谁是大城市?谁是特大超大城市?
根据发改委文件,2019年将全面取消I型大城市的落户限制,全面放宽II型大城市的落户条件。
那么,在中国的城市层级中,哪些城市属于中小城茄虚市,哪些城市属于I型大城市?哪些城市属于II型大城市?哪些城市又是特大超大城市?
先说明一点,衡量城市层级,看的不是全部的市域人口,而是城区人口。这里的区别在于,市域人口是就全市所有常住人口而言的,而城区人口则只包含市辖区的城镇人口,下辖县镇不在其中,农业人口也不在其中。
根据中国城镇层级标准,以城区人口来衡量,1000万以上属于超大城市,500万以上属于特大城市,300万-500万之间属于I型大城市,100万—300万之间属于II型大城市,100万以下,属于中小城市。
这是2017年全国主要城市的人口层级分布:
不难答兄看出,目前全国超大城市只有北上广深,特大城市则包括武汉、重庆、天津、成都、武汉等10个城市,I型大城市则包括西安、哈尔滨、青岛、长春、济南等13个城市,II型大城市则包括乌鲁木齐、石家庄、福州、珠海、兰州等65个城市。
超大城市(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特大城市(城区500万-1000万):武汉、重庆、天津、成都、东莞、南京、郑州、杭州、长沙、沈阳。
I型大城市(城区人口300万-500万):西安、哈尔滨、青岛、长春、济南、大连、合肥、昆明、太原、厦门、南宁、苏州、宁波。
II型大城市(城区人口100万-300万):乌鲁木齐、贵阳颤举燃、石家庄、福州、南昌、珠海、无锡、兰州、洛阳、惠州、温州、呼和浩特、唐山、佛山、海口等。
由此可以判断,除了北上广深四个超大城市,其他城市均可放宽落户限制。
武汉、重庆、成都、南京、杭州等地可放宽落户门槛,青岛、长春、济南等城市则可全面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而乌鲁木齐、贵阳、石家庄、福州、南昌、珠海、佛山等地则可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03
哪些城市有望“零门槛落户”?
在二线城市里,石家庄已经打响”零门槛落户”的第一枪。
石家庄为何敢去尝“零门槛落户”的头啖汤?除了抢人和稳楼市的双重考虑之外,更重要的是,石家庄常住人口虽然破千万,但城区人口不足300万,属于II型大城市,符合“全面取消落户限制”的城市要求,零门槛落户可谓名正言顺。
除了石家庄之外,还有哪些城市符合这一标准?
根据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要求,全国共有65个I型大城市符合这一要求。
这其中,包括乌鲁木齐、贵阳、石家庄、福州、南昌、海口、呼和浩特等二线省会,也包括无锡、佛山、常州、烟台、珠海、温州、洛阳、唐山等强经济城市,还包括以保定、绍兴、惠州为代表的几乎所有三四线城市。
至于城区常住人口低于100万的中小城市以及城镇,则于2018年3月已经正式放开落户限制。这相当于覆盖了全国80%以上的城镇。
换句话说,未来,全国将有超过80%的城市取消落户限制,“零门槛落户”将覆盖除了北上广深杭成渝等一二线城市之外的所有城市。
04
城市分化:
一线严控,二线松绑,三四线大开落户之门
以零门槛落户为标志,中国的人口政策正在出现分化。
在中国城镇化的第一阶段,大量农民工进城,几乎所有城市都获得外来人口的涌入,因此强化户籍门槛,成为几乎所有大城市的标准动作。
如今,城镇化进入第二阶段,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战略愈发清晰。与此同时,全国人口出生率开始不断下滑,劳动力红利和人口红利都不复存在,各大城市对于人才乃至人口的需求都极为迫切,放开大城市落户限制正是大势所趋。
不过,即便如此,在一线、二线以及三四线之间,人口政策的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其一,三四线全面松绑。根据规定,城区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而城区人口在300万-500万之间的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其二,强二线城市,抢人大战愈发白热化。根据规定,除了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其他城市均可放开放宽落户限制。目前,大多数二线城市均已放开大学生落户限制,而杭州西安等地更是放宽了大专生的落户限制,石家庄则是零门槛落户,这意味着户籍的含金量越来越弱,抢人大战需要新的筹码。
其三,一线城市仍在严控,但京沪与广深走势分化。北上广深都有人口天花板的约束,但北京上海基本已经触及天花板,而广深还有较大空间。所以广州深圳纷纷放开人才落户限制,而京沪依旧门禁森严。
不过,广深的落户大门只向高学历和技能型人才开放,普通外来人员想要落户,只能通过积分入户等渠道,名额相当有限。
05
户口越来越不值钱了
曾几何时,到大城市落户曾经是许多人的奋斗目标。如今,当一众大城市大开户籍之门时,很多人都开始犹豫了。
其一,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并不一定能吸引到人口流入。城市越有吸引力,户籍门槛无论多高,都不会挡住源源不断的人口流入。相反,城市如果没有吸引力,即便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恐怕业难以刺激人口流入。
其二,在未来的人口争夺战中,户籍这个武器或将失去用武之地。因为除了北上广深,其他城市都能放开放宽落户限制,那么“零门槛落户”或将成为一众二线城市的共同选择。你能放宽我也能放宽,你能零门槛我也能零门槛,抢人大战将失去最重要的户籍筹码。
其三,80%以上城市的户口,将会越来越不值钱。对于部分二线城市以广大三四线城市来说,户籍本身的附加价值越来越弱。当人口大量流出时,即使放开落户门槛,也不会有太大意义。显然,户籍只对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有强大的附加价值。
其四,一线与强二线,户籍的重要性仍然不可低估。不用说与户籍捆绑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福利,在楼市调控中,户籍仍是限购的主要判断标准,有户籍就意味着可以获得房票,这种利好显而易见。
成都落户需要什么条件2021
成都2021年落户需要条件如下:
1、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工作2年及以上的非本市户籍技能人才,经单位拆迹推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技能人才服务中心认定后,本人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应在合法稳定住所申请办理落户;
2、本人无合法稳定住所,但直系亲属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的,可在其直系亲属的合法稳定住所地申请办理落户;
3、无合法稳定住所的,可在单位集体户或单位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申请办理落户。所需材料如下:
1、入户申请表;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成都市技能人才入户联系函》;
3、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4、其他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十八条
公民变更姓名,依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未满十八周岁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或嫌冲者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二芹御歼、十八周岁以上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成都落户条件
成都市五城区拓展的入户条件,在原有户口政策上拓展的有关人才引进、录用、招收、投靠方面的条件有:
一、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或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员(对比:调整前只有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人员)。
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以及非成都市生源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优秀专科毕业生(对比:调整前是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
三、具有中级技术职务及以上任职资格或取得国家注册证书的中级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对比:调整前是高级人员)。
四、带戚国外留学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学位,回国要求到成都市落户的人员(对比:调整前只蠢森陵是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人员);
五、非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范围内的中国公民投靠户籍在成都市的配偶,在配偶户籍所在地连续居住满5年,且夫妻双方年满30周岁的可将户口迁入(对比:调整前是35周岁)。
此外,凡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的人春含员,如不愿意将户口迁入该市,经本人申请,市公安局将配套发给《成都市引进人才专项居住证》作暂住人口登记。有效期内,持此专项居住登记证的人员在购车、子女就学、开办企业等方面享受成都市民同等待遇。此次户口政策调整中未涉及部分仍按原有关规定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