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十年之约成都落户(藏族网红丁真签约国有公司,爆火的他不进大城市,这样的决定是正确的吗?)

成都工作网

免费咨询电话13408589752

技能落户 2023-04-02 04:00:47 阅读(118) 评论(0)

丁真是谁?

扎西丁真(汉语名:丁真),藏族,2000年出生,生活在四川甘孜州理塘县。

2020年11月,丁真因为一脸纯真朴素的笑容意外走红网络,成为“新晋顶流”。走红后的丁真与成为理塘县的旅游大使,为当地旅游贡献力量。11月25日,丁真为家乡拍摄的宣传片《丁真的世界》正式上线。

扩展资料:

前阵子我们曾经在文章里写过他,本以为网友们的热情很快会过去,没想到丁真继续红出了天际。但这次,他似乎不再是那个“十五分钟名气”的素人网红了。

丁真最近每天上热搜的劲头,可能为最近几年少见,一天能带六个热搜的男人,可能只有他了。

最早时,丁真通过短视频迅速火遍网络。他纯真又带着野性的笑容,搭配上黝黑的皮肤以及高原男孩特有的高原红,在逐渐内卷化的男性网红世界里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

藏族网红丁真签约国有公司,爆火的他不进大城市,这样的决定是正确的吗?

虽然这家国有企业给的工资并不高,3500+五险一金,公司资源也并不是多么雄厚,但是丁真能够签约本土国有公司,对这个普通的男孩来说,的确是绝佳的选择。原因也很简单,这几点就能看出来。

2,没有一技之长

对于一夜之间爆红的网红来说,想要长久地火下去,除非有才华或者知名度,或者是固定粉丝,光靠丁真的长相是做不到的,否则可能就想昙花一现,最后被人取代。尤其是在外面那些大城市,机会越多想抓住机会的人就越多,对于丁真来说,并不有利于他的发展!

3,很多公司以利益为主

再者外面这些大公司,应该是不会费尽心思地对丁真进行长时间的培养和包装,一般都是抓住当下的热度,趁现在还出名,会安排丁真各种工作,趁着还火狠赚一笔。娱乐圈也好哪些商人不是这么做的呢?那这样一个单纯的小伙子最后只能成为一时赚钱的工具,最后的发展还说不定呢!

不火就解约的公司大肆存在,那些曾经火爆网络最后消失不见网红更是数不胜数,人都是考虑自己的利益的,想丁真这样单纯的人最好不要在这龙鱼混杂的地方呆吧,至少粉丝们现在是这么觉得的!

所以他现在成为本地旅游公司的员工,为当地的旅游业做贡献,有固定的工资,还有专门的团队帮助他,对他来说简直最合适不过,就算以后没有很高的成就,就算以后不火了,他的生活也不会比以前差,对自己的家乡来说也一直奉献,至少能一直保留这份单纯。

丁真是哪里人 丁真个人简介

丁真个人简介

1. 丁真来自四川。他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他是扎西丁真(别名:丁真)的藏族人。他出生于2000年,生活在康巴藏区。2020年11月,他因为帅气的外表在网上走红。

2. 据报道,2020年11月18日,丁真与理塘县国资委下属一家国有企业签约,成为理塘县旅游形象大使。

丁真家住哪里

丁真家住四川甘孜理塘县毛垭片区格聂镇然日卡村。

2020年11月,藏族小伙丁真在微博上走红,一位20岁的四川小伙丁真,从一段10秒的视频走红,并迅速得到人民日报、央视、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争相正面报道。

丁真因为一条不到10秒的视频意外走红、收到选秀节目的邀约却没有选择出道,而是签约了当地的旅游公司,为博物馆做讲解,参与家乡的旅游文化宣传,值得所有人点赞。

扩展资料:

丁真火了后,已经为当地旅游带来真金白银,能不讨官方喜欢吗?据官方消息,因为丁真的爆红,甘孜机票预定量增长超过五成,就连酒店的预订量都随之翻番。山东、江西的等地都争先邀请丁真来当地游玩,真正做到了真正意思上的火遍全国。

这位男孩子,很快就受到关注,丁真来自甘孜,当地也开始以丁真为突破口,宣传当地美景。丁真走红后,很多人都猜测他会进入娱乐圈发展,但之后的丁真却选择留在家乡,帮助家乡宣传。

很多人都以为丁真是西藏人,所以西藏热度再次上升,很多网友都表示想去西藏。其实丁真是四川甘孜人,于是两个地方为了争这一个吉祥物而联合起来,丁真再次登上热搜。

丁真所在企业负责人揭秘丁真签入公司过程,这背后到底有何秘密呢?

我觉得没有什么秘密,丁真的身上体现了我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精神,他的背后是和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小康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现在丁真就是他的家乡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的代言人,理塘县地处川西高原,有很多著名的景点,是高原风貌的代表,但是因为距离内陆较远,所以靠丁真吸引游客来游玩会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当地的国资委下属的旅游公司第一时间就签下了丁真,这也说明当地的公司确实慧眼识珠,对市场反应很敏感。

丁真火了以后有很多娱乐公司都找上了门希望能够签约,当地国资委下属的旅游公司和丁真爸爸商量后签约了,我觉得这是挺好的结果,现在丁真每个月都有固定工资,还可以利用自己的热度为家乡引流给家乡做宣传。虽然赚的可能没有娱乐圈多,但是做得确实实实在在的好事。目前丁真也在努力的学习汉语和普通话,争取能够完成公司的宣传任务。

丁真走红之后,理塘的变与不变

5月底,四川甘孜理塘县城中心的仁康古街,三三两两的游客走过藏房,在小广场上晒着太阳。穿着民族服装的藏民念着经文,穿过正在参观的游客,围着转经筒一圈圈转着。中午时分,旅行团的集中到来让古街喧闹起来,人流不断但并不拥挤。每天12点到15点是这里最热闹的时段,古街边的道路两旁停满了 旅游 大巴。

小长假过后的5月,本是理塘的 旅游 淡季。前两年的这个时段,古街上游客寥寥,但今年不同。随着丁真和“天空之城”走红,来到理塘的游客明显增多。景区“爆满”的五一过后,一直到5月底,单日游客数量仍保持在四位数,包括丁真粉丝在内的散客数量增幅较大,团队游客数量也有增长。

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 旅游 业近些年被当地政府寄予厚望和大力支持。在丁真效应的影响下,理塘在今年五一黄金周成绩亮眼。据官方统计,5月1-5日,理塘县接待游客8.4万余人,实现综合 旅游 收入同比增长98.7%。

事情正在起变化。但对理塘人来说,变与不变仍是个选择题。

尽管理塘 旅游 火了,但对很多理塘的藏民来说,干 旅游 能不能挣钱还是个问号。在5月,挖虫草仍是他们挣钱的首选。古街上的摊位空了大半,本地摊主“五一”刚过就请假上山挖虫草去了。但与此同时,也有人看好理塘 旅游 的发展前景,有人放弃或缩短了挖虫草的时间,转而筹备民宿,为6-8月即将到来的 旅游 旺季做准备。

丁真的影响力

5月27日早上,或许是前一天晚上下了雨,理塘原本就稀薄的空气中似乎氧气更少了。

已经在理塘停留三天的重庆姑娘王雪,感觉自己的高原反应又严重了。她坐在喜马拉雅之声微博物馆中的黑帐篷里,喘着粗气,面前的墙上投影着宣传片《丁真的世界》。尽管已经看过无数遍,她还是拿出手机拍下了丁真的笑脸。

王雪是自驾爱好者,戴着防晒面巾和手套,只有眼睛露在外面。过去几年间,她走过川西大环线,也曾沿318国道一路从重庆自驾到拉萨,两次途经理塘却没有停留。“我一直都知道理塘,也想去看看,但海拔太高了”。去年底,喜欢上丁真给了王雪必须去理塘的动力。

她特意选择了5月底这个时间,天气转暖,氧气较冬天充足,游客不多,当地接待压力小。

在理塘的行程,王雪没有做太多规划,只想按照丁真在短视频和直播中走过的地方逐一打卡。“超级幸运!”王雪刚好赶上丁真到仁康古街拍摄,为了多看丁真几眼,她围着拍摄团队跑了几趟,然后不得不回酒店躺下吸氧。

今年前几个月,丁真粉丝在理塘游客中的比例居高不下,随着理塘 旅游 旺季的到来,普通游客的比例逐渐增高。

理塘县城海拔4014米,高过拉萨近400米,被称为“天空之城”。县城虽然位于318国道和227国道交汇处,但对普通游客来说却相当“偏远”。驱车从最近的亚丁机场到理塘县,至少也需一个半小时。考虑到高原地区气候多变,如果突遇暴雪,路段结冰,行车时间或将翻倍。此外,理塘县的各个景点间相距甚远,户外运动圈鼎鼎大名的山地景观格聂神山,距离县城有着近3小时的车程。

今年,小罗在线路规划里加上了理塘县城,并计划安排游客在理塘县城停留两三个小时,这个改变不只是因为丁真火了,也因为“勒通古镇是个看点”。

“勒通”是理塘的藏语,“勒”意为青铜,“通”意为草原,语意为平坦如铜镜的草原。古镇官网的资料显示,勒通古镇-千户藏寨景区在2018年启动建设,次年3月获得国家4A级景区牌照,主要景点包括仁康古屋、由旧居民街改造的仁康古街,以及向北约1公里外的“康南佛教圣地”长青春科尔寺。路线中间分布着康巴人博物馆、藏戏馆、藏香藏医馆等多个微型博物馆,或展示藏族传统文化。

同样把理塘加进线路的 旅游 团还有很多。古镇的藏族导游用“爆满”来形容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百米长的仁康古街里涌入了超过2万人次的游客。2010年,理塘县全年游客接待量也不过15.2万人次。

数据显示,2021年“五一”期间,理塘搜索量位列佛教名山排行榜第三位,仅次于五台山和普陀山,热度同比增长178%。

“让客人像在自己家里”

快速增长的游客数量让理塘人在高兴的同时也倍感压力,住宿床位不足是面临的最紧要问题之一。

今年年初,理塘高城镇珍呷村支书次乃统计出一份名单,上面记录了愿意把自家房子改造成民宿的藏族村民,涉及40多户,可提供上百个床位,其中半数已经完成改造,随时可以接待游客。珍呷村也属于千户藏寨,与仁康古街仅一街之隔。

珍呷村的民宿是理塘县 旅游 应急预案的一部分。据县文化 旅游 和广播影视局副局长毕雪松介绍,理塘县现有93家酒店,可提供床位4300余张。考虑到即将到来的 旅游 旺季,特别是八一赛马节,预计单日接待过夜游客数量或接近1万人,理塘县制定了红、黄两级应急预案,以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

若大数据监测到的游客数量超过4000就启动黄色预案,由古镇周边村寨的工作人员安排游客住进村民家的民宿。超过5000就会启动红色预案,协调游客住进周边乡镇。“目前已经动员了景区周边9个村寨的居民,可提供约1500个床位”,毕雪松说。

珍呷村村民泽卓玛家是民宿改造进展最快的家庭之一。泽卓玛家有两栋房子,一栋是有百年 历史 的双层藏房,修建于泽卓玛爷爷小时候;一栋两层高的汉房,是几年前借钱盖的。虽然是汉房,室内装饰仍是藏族风格,墙上满是金灿灿的彩绘和铜锅装饰。从她家出门步行2分钟就可以到仁康古街门口。

“客人想住哪个房间就住哪个房间,都可以。”这个31岁的藏族姑娘面容清秀,两颊带着高原红的印记。她汉语一般,碰到复杂的句子,就会说得断断续续,所以很少主动说话,只是微笑。为了接待好客人,上高中的大女儿也准备暑假回来帮忙。

泽卓玛家一共八口人,年逾七十且身体不佳的父母,聋哑的丈夫,丈夫的弟弟和三个孩子,最小的一个还没上小学。以往,她和丈夫以及弟弟三个人每年5-6月上山挖虫草,夏天挖松茸,其他时间外出打零工。一家人每年的收入不到5万元。“我们文化不好,只能做小工,不挣钱。”

今年年初,听次乃支书说可以做民宿搞 旅游 后,泽卓玛和家里人没怎么纠结就同意了,她唯一担心的就是怕不挣钱。这个5月,泽卓玛没去挖虫草,留在家里一心改造民宿。“我在家给客人洗床单、做饭,能挣钱,也能照顾孩子”,她说。4月底,她家试接待了5位游客。次乃帮她家算了一笔账,10个床位,按40元/晚/床位算,一天最多能挣400元,够一家人三四天的日常开销。

过几天,泽卓玛一家准备搬到院子东侧的小房间里,把家里最好的房子都腾出来留给客人,让客人体验原汁原味的藏房。在已经改造好的房间墙上,还挂着她家的全家福。

几条街外,村民扎西家院子里的野草野花已经冒了头,再过几周,这里将变成一大片露营地。扎西夫妻俩都已经70多岁了,难以用汉语直接与人交流,民宿的经营主要靠他的女儿。

现在,扎西的女儿还在山上挖虫草,家里的民宿改造也几乎处于停滞。等女儿6月回来,他准备让女儿去县城定做一块写有“民宿”的牌子,再把自家民宿挂到网上。

“做好自己的事情”

和丁真年纪相当、同样帅气或漂亮的藏族姑娘小伙们,还在继续着讲解、营销等工作,同伴的走红似乎对他们没什么影响。

5月25日,旅投公司的员工任真曲扎和同事在古镇广场上准备着藏式木版印刷的体验活动。游客可以亲手拓印仓央嘉措的藏文诗句,然后去几十米外的仓央嘉措微型博物馆寻找相应的汉语翻译。

作为古镇里的第一个民宿格桑梅朵的女主人,51岁的阿嬢格绒正筹划民宿扩建计划。她准备投入约100万,把自家小院东侧的一排房子修成两层小楼,多开几个房间。

2020年,当时还在古镇里做保洁的阿嬢格绒决定把自家藏房改成民宿。当年10月,她的“格桑梅朵”民宿开业,一个月后,丁真爆红网络。因为丁真曾在阿嬢格绒的民宿中做过几次直播,民宿从12月到现在一直处于满房状态。开业大半年来,3个房间的房费收入就高达十多万元,约是此前两三年的收入。

在格桑梅朵的斜对面,梁敏与她的朋友九月,正忙着装修她们的高端民宿。两人曾合作开起了古镇里的第一个咖啡厅“云端一叶”。

据梁敏介绍,她们民宿的石木结构是川西藏区的风格,房屋中间的回廊和开放式的阳台是古老的吐蕃时期的风格。开放式阳台在现在的藏区已经很难见到了,但是在布达拉宫还有所保留。她们希望借此展现藏式建筑的 历史 脉络。

“民宿也可以是传统建筑和传统手工艺的博物馆。”梁敏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们的民宿已经建了3年。梁敏和九月固执地坚持着传统工艺,墙上的每块木板都来自理塘,由当地手艺人手工打磨而成。

在梁敏看来,丁真不只带火了理塘,也发扬了藏族文化,但藏族文化的发扬光大不能只靠一个人,需要很多人很长时间的共同努力,她希望自己也能出一份力。

理塘的大计划

勒通古镇的规划最早在2016年就开始了。

“未来的市场是定制化的市场。”张玺想创造出一种新的古镇建设模式:利用本土藏区文化进行文化创新,推出只有理塘才能买到的产品;拒绝包括陶笛、非洲鼓、银器、牛角梳在内的同质化产品。

但他也承认这个规划相当“理想化”,微型博物馆群的建设就需要几年的时间,文化创新意识的培养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未来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需要一批一批的人去做”,张玺总是笑称他自己是古镇管委会里的“坏人”,不适应古镇蓝图的项目都会被他拒绝在外。

对于理塘接下来的发展而言,资金、人才都是障碍。

在描述理塘县发展现状时,张玺引用了一句顺口溜:地盘像个省,人口像个镇,经济像个村。

理塘县面积为1.43万平方公里,是上海面积的2倍多,常住人口不足8万人。本地的藏族人大多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挖虫草、挖松茸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2020年初,理塘县才正式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作为脱贫攻坚的优先产业, 旅游 业自2015年以来一直是理塘县的发展重点,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为海拔过高,理塘的知名度和游客数量一直低于同属甘孜州的康定、巴塘、稻城等县。

“资金不够,我们就一点点地慢慢修。”张玺说,勒通古镇计划投资2.4亿元,目前已投资超过8000万。

对于理塘来说,留不住外面的人才,就培养自己的人才。

理塘人任真曲扎原本学的是兽医专业,却在2019年加入旅投公司,成为勒通古镇的工作人员。和他一起进入公司的同事大多有着类似的特征:本地人,二十出头,高中或大学刚毕业,学着和 旅游 无关的专业,想为家乡 旅游 发展做点事情。他们都是旅投公司为理塘 旅游 发展储备的人才。

现在,已经努力发展几年的理塘 旅游 业终于等来了丁真的走红,他就像一阵风吹过理塘,吹来 旅游 发展的机遇,也可能会带来其他的改变。

“慢慢看,应该会发展得很好的。”张玺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