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目前有多少人口?
根据2019年12月7日,百度百科给出的数据,截至2018年,成都市常住人口为163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1194.05万人;2018年成都市户籍人口为1476.05万人;2018年成都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3.1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60.94%。
扩展资料:
成都,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西部战区机关驻地,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2018年,全市管辖11个区、4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有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幅员面积143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33万人,GDP15342.77亿元。
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56所,各类人才约389万人;世界500强企业落户285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市
人口增长10强城市出炉!这四个城市增量超过30万!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人口也进一步向中心城市、都市圈集聚。
2018年,有9个城市的人口增量超过了20万,有4个城市增量超过30万,分别是深圳、广州、西安、杭州。总体上看,我国人口流动呈现由北向南流动的态势。
需要说明的是,个别重点城市如济南、沈阳等数据尚未公布,在此没有纳入统计。
广深佛:大湾区的人口向心力
来自珠三角的深圳和广州两座城市的都超过了40万,在各大城市中领跑,其中深圳去年人口增量达到了49.83万人,广州也达到了40.6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大一线城市中,近年来京沪与广深呈现了截然不同的走势。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 财经 分析,近年来,广深人口快速增长,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京沪两个超一线城市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出现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大城市病”。为了从病根上破解这些问题,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目标和产业疏解政策。而广深目前还不到1500万,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落户门槛都比较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部分人口从京沪转移到了广深。
广东体改研究会会长彭澎对第一 财经 分析,相比中西部地区,珠三角的优势虽然没有过去那么明显,但是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营商创业环境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市场化体系,也吸引了很多人在这边创业。
实际上,不光是广深,广东第三城佛山的人口也快速增长。数据显示,去年佛山常住人口增加了24.9万人,在各大城市中位列第八位。
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广东全省常住人口11346.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7万人,其中珠三角地区就达到了150.45万人,占据了全部增量的85%,比浙江、山东和江苏这三个经济大省去年的人口增量之和还多。这也充分体现了大湾区的人口吸引力。
从产业发展来看,近年来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高端制造业、信息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就业人口。
此外,大湾区宜人的生活环境也比较有吸引力。“阳光地带比较吸引人。”彭澎说,珠三角的气候温和,空气较好,比较宜居,目前人口也在往沿海地带集聚。“哪怕在这里养老,休闲的人,也会有相当大的数量。”
西安杭州成都:强二线城市闪耀
在深圳广州之后,西安、杭州和成都这3个强二线城市的人口增量分列3到5位。
这其中,西安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00.37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38.70万人,常住人口总量首次突破千万大关。
西安人口的快速增长,
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西安经济的高速增长。2018年西安GDP跨越8000亿元大关,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占全省比重升至34.2%,创14年来新高。
另一方面,也与西安的落户门槛不断放松有关。自2017年3月1日以来,西安在随后的两年不到的时间内,7次升级调整户籍政策,落户门槛不断放低。
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对第一 财经 分析,随着关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以及不断升级的户籍新政等举措,人口向大西安集聚的势头十分强劲,未来人口流入将持续快速增长。
杭州人口增长的态势同样十分迅猛。2018年末,杭州常住人口达到980.6万人,比2017年增加了33.8万人,增幅高达3.45%。而从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杭州新增常住人口分别飙涨了12.6万、17万、28万、33.8万人,呈现快速增长、持续增加的态势。
杭州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杭州在数字经济的带动下,城市经济快速增长。今年的杭州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杭州深入实施“一号工程”,电子商务、云计算与大数据、数字内容、信息安全等数字经济优势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未来产业蓬勃发展,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预计3320亿元,增长15%左右。
成都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成都市常住人口为1633万人。而2017年,成都常住人口 1604.5 万人,也就是说,2018年,成都人口增量达到了28.5万人,增量位居第五位。
随着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加快,中西部的强省会如郑州和成都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尤其是省内其他地市的人口。例如,四川和河南是我国人口大省,成都和郑州作为省会,成为人们迁居、工作的重要目的地。
数据显示,去年郑州常住人口增长25.5万人,常住人口总量突破千万大关。这也是郑州连续8年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5万。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近年来,各地为了吸引人才和劳动力,纷纷放开了落户门槛,出台各种吸引人才的政策举措,目前很多二线城市的落户门槛屡创新低,甚至于零门槛。这也吸引了不少人口加速向二线城市转移。
比如,河北省会石家庄,取消了在城区、城镇落户“稳定住所、稳定就业”迁入条件限制,全面放开城区、城镇落户。全国公民仅凭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就可向落户地派出所申请户口迁入市区、县(市)城区和建制镇,而且,配偶、子女、双方父母户口可一并随迁。石家庄也由此成为首个实施落户零门槛的省会城市。
张宝通认为,在京沪等超大城市出现大城市病、成活成本高昂,中小城市吸引力又不够的情况下,二线城市尤其是很多省会城市正迎来城市发展的黄金期。通过放开落户,引进人才,吸引人口流入,实现做大做强,进而带动全省发展。
不过,在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看来,从未来来说,要吸引人,最关键在于产业,如果没有产业和好的就业岗位,即便落户了,人才还是会外流。因此二线城市还是要加速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以西安为例,去年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986.87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了81.19万人,但常住人口仅增加38.7万人。这里面,除了原有的一部分常住人口转为户籍人口外,也有一部分人口虽然在西安落户,但并没有在西安工作。
人口流动由北向南
从大的区域格局来看,中国城市人口增长继续呈现南快北慢、人口由北向南流动的态势。
从增量来看,去年常住人口增长最多的10个城市,除了西安和郑州,其余城市全部在南方。从增速上来看,也是如此。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城市,如深圳、广州、杭州、成都、重庆、长沙、佛山、宁波等城市成为人口流入的重点。相比之下,北方除了西安和郑州之外,其他城市的表现要逊色不少。
南方城市人口较快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田伯平对第一 财经 分析,南方的经济发展更好,市场机制力量比较强,人们的就业发展及机会更多。比如南方沿海地区不光是改革开放走在前面,近几年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也十分突出,因此提供的机会要多一些。相比之下,北方的市场化机制、转型升级等要逊色不少,就业发展机会相对要少。
彭智敏说,南方地区经济更有活力,产业发展更好,对人才以及外来务工人员需求量都比较大。“产业是第一位的,要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任志武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二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分析,自2013年以来,中国南方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占比从2013年的57.4%上升到2018年上半年的62%,多数南方省份的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从“东西差异”变为“南北差距”,经济增速“南快北慢”和经济总量占比“南升北降”现象持续演进。
任志武分析,这是相关各地大力发挥新兴产业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用的客观结果,是新一代信息电子、新能源、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产业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合肥、贵阳、成都等地大规模集群发展的必然表现。
产业之外,人们对追求美好 健康 生活的向往也是人口向南流动的一大原因所在。彭智敏说,东北冬天比较冷,华北的空气质量有待提高。相对来说,南方的森林覆盖率要高一些,气候更宜居,像广东的空气质量要好很多,也吸引了人多人去定居。
再比如,同样是西部,近年来西南的经济发展也要比西北好很多。田伯平说,西南气候更温暖,水资源丰富,环境更好。相比之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要差了不少。
来源第一 财经
?沈阳AI家
?狠!18300!不是房价是地价!龙湖勇夺沈阳“地王”
?逆袭!沈阳沈北地价直升5000元!说好的稳房价呢?
?还在傻傻的买地铁房?你不可不知的投资逻辑!
?信号!2019沈阳房价走势?北方重工地块成交价5100元
?2019年1-2月沈阳住宅销量出炉!3月能否迎来“小阳春”?
一年30万人落户还不够?最早抢人的武汉坐不住了 再出狠招!
武汉是最早“抢人”的大城市之一。早在2017年,当地就推出30周岁以内在武汉就业创业、有稳定住所的本科生、专科生可直接落户,并提供人才公寓的政策,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紧接着,成都、西安、杭州、南京等城市也纷纷出台了人才政策,随后北上广深才加入到“抢人大战”之中。
2年过去,武汉“抢人大战”的结果却被网友评价为“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2018年武汉市户籍总人口比上年增加30.08万人。
相较而言,2018年,西安市户籍人口较上年增加73万;成都市户籍人口较上年增加40.72万。
在此背景下,武汉又出手了!据新华社消息,近日,《武汉市积分入户管理办法(2019年版)》(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公布。最大变化是取消年度落户数量限制,累计积分75分以上即可在汉落户。以一名30岁以下在武汉市生活居住满三年的普通劳动者为例,办理武汉市居住证、缴纳武汉市社保、在武汉市租住等三项指标每项每年积5分,一年积15分,三年可积45分,年龄可积30分。
即使没有高学历、没有自有产权房屋,三年积分也可以达到取得武汉市户籍的条件。
武汉积分落户取消年度数量限制
积分入户指非本市户籍人员,在不符合现行入户政策的情况下,通过积分指标体系获得相应分值,在总积分达到规定分值后,可申请办理本市常住户口。武汉从2017年10月开始试行积分入户政策,两年来累计接收有效申请5688人,取得户籍4486人。这一政策为长期在汉就业创业和居住的普通劳动者提供了入户渠道。
据楚天都市报,武汉市发改委体制改革处负责人介绍,新积分入户管理办法进行了8个方面修改,包括:
将入户由“总量控制”调整为“累计积分达到75分,即符合入户条件”,即取消年度落户数量限制。
提高“稳定就业”和“稳定生活”两个基础指标权重。将在武汉市租住、缴纳社保、持有有效居住证三个项目每项积分由每满1年积2分提高至5分,每项最高分值由30分提高至50分。
取消高中(中职技校)学历加分指标。将技术职称指标由“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初级工,积30分;中级工,积60分;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积80分”调整为“初级专业技术资格或本市紧缺工种的中级工,取得职称后在武汉就业创业1年以上的,积10分”。
进一步优化年龄结构,吸引年轻人入户。年龄指标由“不超过45周岁积20分,45周岁以上每增加1岁减1分”调整为“年龄在18至30周岁的,积30分;年龄在31至40周岁的,积20分;年龄在41至45周岁的,积10分”。
增加入户区域指标,引导申请人到新城区落户。
增加一票否决情况。申请人有严重刑事犯罪记录,或参加国家禁止的组织及活动的,取消申请资格。
去年常住人口增加不到20万人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2018年武汉增加了30万的户籍人口,但这只反映了落户的情况,一个城市能否真正将户籍人口留在本地工作、生活,更能反映当地的吸引力,所以常住人口指标(指当年在当地生活半年以上)是一个更值得参考的指标。
据城市进化论,2017年,有12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0万,其中超过20万的有6个,这当中没有武汉;2018年,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0万的城市有16个,超过20万的增加到9个,武汉仍旧不在此列。
数据来源:统计公报及媒体公开报道(制图:城市进化论)武汉为何没能吸引到更多的人?作为强省会城市,武汉的经济首位度达到37.72%。而在人口首位度方面(即省会城市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反映省会城市对省域人口的吸引力),2018年湖北常住人口规模高达5917万人,武汉常住人口1108.1万人,占比仅为18.73%。此处引入西安作为对比。
自2017年户籍政策放开之后,西安成功迈过千万人口大关,成为超大城市。2018年末,西安全市常住人口1000.37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38.70万人。一个地区人口流向的重要相关因素在于周围,尤其是本省,是否有一个强中心城市。和西安相比,武汉的经济首位度不低,但人口首位度却存在不小的差距(西安人口首位度为25.89%)。
今年5月,2019全球服务外包大会上,武汉市市长周先旺提出,武汉市要实现三个跨越:“推动城市人口从1000万向2000万跨越、推动GDP从1万亿向2万亿跨越、推动武汉从中部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跨越。”
目前,国内GDP破2万亿的城市只有5个,分别是北上广深和重庆。而人口突破2000万的城市则是北京、上海、重庆三地,广州和深圳都还不足1500万人。2018年,武汉GDP达到1.48万亿,名义增速高达10.72%,如果按照10%的名义增速,3-5年之间,武汉GDP就有望突破2万亿。那么,接近900万的人口增量是否也是指日可待?有人算了笔账:2011年年末,武汉市常住人口为1002万人。7年时间,武汉常住人口增长了100余万人。
如果按此增速不变,武汉市常住人口增加1000万大约需要70年时间。
事实上,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湖北的人口仍在不断向长三角和珠三角流出。数据显示,2017年,湖北常住人口为5902万,户籍人口为6141.8万,缺口达到239.8万,这些均属于在外工作生活的人口。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正在进入调整期。当中特别提到,最近几年,我国劳动力,尤其是农民工有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回流的现象。
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劳动力伴随产业流动,也将会再次优化人力资本在区域间的配置。目前来看,湖北仍处于人口净流出状态,这也意味着武汉有机会收获人口回流的红利。
武汉每年需新增100所幼儿园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抢人大战“后遗症”逐渐显现,如何快速提升公共服务配套以满足广大市民不断增长的需求,成为摆在城市间的管理难题。
其中,配套教育即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10月,在教育部“教育奋进看落实”首场新闻通气会上,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孟晖就表示,“由于开放二孩政策、抢人大战、高速城镇化等原因,武汉市人口增长迅速,目前,学前教育每年新增的学位仍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每年需要新增100所幼儿园才能满足需求。”
而根据武汉官方公布的数据,2017年全市共有幼儿园1391所,2018年仅披露了新改扩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54所,这离“每年新增100所”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另据财经网,“抢人大战”中卓显成效的深圳,已经连续两年发布中小学的学位缺口预警。以龙岗区为例,数据显示,2018年,龙岗区属各类全日制学校189所,比上年增加6所,在校学生和专任教师分别增长7.8%和8.4%。尽管如此,2018年仅龙岗区的小一学位缺口就达19600个。据预测,2019年深圳学位缺口达7万以上。教育资源稀缺的大城市,房产和户口教育资源高度捆绑,人口涌入的背后是紧缺的学区房和焦虑的家长们。“
租房可以解决一些住房问题,但子女教育问题更为关键。
”严跃进表示,在此情况下,开发商需要重点关注,并做好教育配套。如何解决在炙热抢人大战后带来的学位紧缺问题,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经之路,也迫切需要政府和企业在磨合中寻找最优解。
人口往哪流了:2018年京沪常住人口负增长 广深西杭成大增
人口都流到了哪?
在京沪常住人口2018年继续负增长时,杭州、广州、深圳、西安、成都等地常住人口正在快速增加。
根据各地统计部门的数据和相关信息,2018年末北京常住人口减少了16.5万,上海则减少了3万多。而杭州的常住人口2018年增加了33.8万, 宁波增加了19.7万, 南京增加10.12万,郑州和西安当地数据显示,常住人口都突破了1000万,分别增长了10多万和40多万,广州和深圳则分别增加了40、20多万,成都2018年末增加28.53万人。
2018年京沪津常住人口增长低迷
各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7年末上海、北京、天津常住人口数,分别比上一年减少了1.37万、2.2万、5.25万。扣除自然增长因素(出生人口数减去死亡人口数),这三地净流出人口数量8.2万、10.4万、9.28万,合计为27.88万。
2018年末上海常住人口为2415.27万人,比上一年减少3万多。天津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量1559.60万人,比上年增加2.73万人,增长0.2%。
京沪常住人口下降,主要在于产业向外疏解。北京在2018年通过积分落户解决了6000人左右的户籍,但是这些人已经是在北京工作的常住人口,解决户籍并不能增加常住人口。
天津常住人口增加,主要是实施了吸引人才落户的政策。2018年天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引进各类人才13.3万人,平均年龄31岁,其中技能型、资格型人才4.7万人。值得注意的是,天津吸引了户籍人口新增13.3万人,但是常住人口只增长了2.73万人。
广深西杭甬成大增
很多城市常住人口大增,是因为作为超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 并没有采取限制人口的措施,而是大张旗鼓地吸引大学生落户,这在杭州、西安、成都、武汉等都做到了极致。
各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490.44万人,比上一年的 1449.84万数字增加了40.6万。 2018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为1633万人,增加28.53万。杭州2018年末常住人口增加了33.8万,达到980.6万,宁波增加了19.7万,达到820.2万。合肥增加了12.2万,达到808.7万。
郑州、深圳、西安尽管没有公开发布具体的数字,但是很多相关数据已现端倪。
比如深圳两会期间公布的报告提出,2018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4万亿元,增长7.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9万元。按此测算,2018年深圳常住人口是1274万 ,比上一年的1252.83万,约增加了20多万。
另外西安和郑州传出了2018年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的消息,按此看,两地常住人口在2018年末比上一年分别增加了10多万、40多万。
同时南京2018年常住人口达到843.62万,比上一年增加了10.12万。这些地方为什么常住人口增加快,吸引大学生或者中专生落户为不二法宝。
根据西安新闻发布会的消息,截至2018年12月31日,西安新增落户人口超过105万,户籍人口共计9923159人,将突破1000万。 而根据2019年西安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全年西安就落户人口80万,引进培养各类人才38.6万人。
此外,2018年广州户籍迁入人口22.81万人,高于2017年迁入18.06万数字。2018年 末成都市户籍人口为1476.05万人,增加40.72万人。另外 武汉201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83.73万人,比上年增加30.08万人。
省会城市净流入快
不过,很多地方人口增长缓慢, 大部分行政级别低的地级市就是例子。但是,在一个区域,超大城市周边,或者一些省会城市,则常住人口流入快。
从2018安徽、江苏、浙江的人口抽样调查报告看,上海常住人口负增长,但是周边的杭州、南京、合肥,常住人口流入数为全省第一。另外上海周边的嘉兴、芜湖、湖州、宁波人口也增长快。
在江苏,2018年末南京常住人口数量增加了10.12万,经济总量远超南京的苏州,2018年末常住人口只增加了3.81万,同时,经济总量和南京接近的无锡常住人口只增加了2.15万,距离上海略远的盐城、泰州为负增长。
在安徽,2018年末合肥常住人口净流入5.15万,芜湖净流入3.18万,马鞍山净流入2.19万,但是宿州、蚌埠的2018年常住人口为净流失状态。
2018年末陕西常住人口总量增加了28.96万,而西安一个城市就新增了40多万。西安常住人口增加数量超过全省,是因为大批的省内城市常住人口负增长。
类似的情况,在贵州以及东北三省等地明显。这也表明,省会城市已经成为当地省常住人口的虹吸区域。
但是2018年河北常住人口仍属于净流出状态(常住人口新增数小于常住人口自然增长数),这也表明,尽管北京常住人口负增长,但是离开北京的一些人口并未流向河北,可能和京东快递数据显示的一样,不少人流向了广深等其他地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