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成都落户政策 重庆户口迁入成都条件

成都工作网

免费咨询电话13408589752

职称落户 2023-03-22 06:48:51 阅读(74) 评论(0)

我是今年刚毕业的重庆大学生,想在成都找工作,定居。请问怎样办理成都户口?

你是可以入户成都的。但入户方式会根据你现在户口在哪里而定。

如果你户口还在学校或迁移证在手上,按应届生毕业办理。需要提供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等相关手续。

如果你户口已经落实在外地或原籍,按异地人才引进方式办理。需要你提供毕业证,户籍证明,照片等。

重庆积分落户成都 需要回户籍地吗

重庆积分落户成都不需要回户籍地。

如果本人无合法稳定住所,但已经有工作单位,可以在单位的集体户申请办理落户。如果本人无合法稳定住所,且暂无工作单位的,可在各区市县人才交流中心申请办理落户。

我是重庆户口,女儿是成都户口,我想把女儿的户口和我迁到一起,该如何办理

你们的迁移属于夫妻投靠,符合户口管理政策规定,你们可以持夫妻双方的结婚证、身份证、户口簿到成都的户籍部门申请落户,取得准迁证,就可以办理户口迁移了。

异地迁移户口(夫妻投靠落户)的办理程序 ●

所需材料:

1. 当地户口证明(由被迁入人的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据)。

2. 双方所有的结婚证、身份证、户口本的原件及复印件。

3. 户主身份证、房证的原件及复印件。

4. 写申请:内容为大致为,

--------------------------------------------------------------------------------

我叫XX,出生于19XX年XX月XX日,身份证号为XXXXXX,现户口所在地为XX省XX市XX区,在XXX工作,XXX在X市XX路购房;妻子XXX,性别X,出生于XX年X月X日,身份证号为XXX现户口所在地XXX,为XX户口。我们二人于XX年X月X日登记结婚,XXX申请投靠XX户口落户,请予办理相关手续。

申请人:XX XX年X月X日

--------------------------------------------------------------------------------

类似格式就好啦。。只要写明理由,原因等关键就可以。

5. 注:复印件均为B5纸。

多城放宽人才落户门槛 是“引智”而非“救楼市”

凤凰网房产淄博讯(编辑 刘佳)近日,杭州、重庆、天津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放宽人才落户门槛。专家表示,在大幅降低落户门槛的同时,一定要防范部分城市出现房价快速上涨、楼市过热的现象。

自去年以来,多个城市频出政策,大幅降低落户门槛、给人才购房补贴,“人才争夺战”席卷全国。进入2019年,这场人才争夺战从三四线城市烧到二线城市,并愈演愈烈。

5月29日,据“浙江新闻”消息,杭州于当日发布大专落户新政,规定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35周岁以下,含高职)学历,在杭州工作并由用人单位正常缴纳社保的,可申请落户。

同日,天津滨海新区宣布进一步放宽人才引进落户条件,并叠加实施储备人才住房和生活补贴政策;重庆放宽人才落户门槛的举措则是,不设年龄和务工年限,直系亲属还可以随迁。

入户门槛降低势必会导入大量人口,增加当地的购房需求。对此,严跃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大幅降低落户门槛的同时,一定要防范部分城市出现房价快速上涨、楼市过热的现象。

多城大幅降低人才落户门槛

“浙江新闻”上述消息显示,浙江省人才市场于近日发布了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人才引进落户浙江省人才市场办理指南(以下称办理指南)。该办理指南显示,同时符合大专学历(含高职)、35周岁及以下、在杭工作并由用人单位正常缴纳社保等3个条件,可申请落户浙江省人才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此前杭州人才引进政策,专科生需满足35周岁及以下、符合全日制普通高校紧缺专业目录、在杭落实工作单位、居住满1年并连续缴纳1年及以上的社会保险(不含补缴),才可申请落户杭州。

根据此次办理指南,落户浙江省人才市场的条件不仅取消了原有的紧缺专业要求,同时缴纳社保年限也降低至1个月。这无疑意味着杭州落户门槛的大幅降低。

实际上,早在今年的4月3日,杭州就曾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稳企业稳增长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举措》,明确“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并交缴纳社保的,可直接落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杭州通过放宽人才认定标准、降低社保缴纳年限来降低落户门槛的做法类似,近期包括重庆、天津滨海新区等地,也通过类似做法降低落户门槛。

如天津滨海新区5月29日出台《海河英才经办指导意见》,对天津“海河英才计划政策”作出改进,并新增“鲲鹏计划”。政策规定:对学历型人才,放宽双证至单证,即全日制本科生,普通高校毕业生有毕业证书即可,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有学位证书即可。对技能型人才,放宽工作年限要求。对资格型人才,扩大资格型人才认定范围。放宽落户年龄限制、社保要求、就业证明。

同时,根据“鲲鹏计划”,滨海新区为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住房生活补贴,其中本科生、硕士、博士每年分别补贴1.2万元、2.4万元、3.6万元,连续发放3年。

而重庆也于近日通过放宽人才界定标准、不设年龄和务工年限、直系亲属可以随迁、不设区域限制等方式,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

需防范部分城市楼市过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去年成都、武汉、西安等城市就曾出台人才新政,降低落户门槛,加入“抢人大战”。今年以来,“抢人大战”已从西部蔓延至东部。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初以来已先后有常州、海口、南京、深圳、芜湖、呼和浩特、宁波、无锡等近30个城市陆续出台人才新政,降低落户门槛。

那么,各城“抢人大战”的内在逻辑究竟是什么?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一方面,人才是一个城市持续健康发展、保持活力的重要要素;另一方面,与国家推动的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政策不无关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务院办公厅曾于2016年9月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明确在“十三五”期间,通过放宽落户限制、调整完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落户政策等方式,使得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各地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比2013年缩小2个百分点以上。

而根据《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至2018年末,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要实现45%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目标,未来2年至少要完成2000万人的非户籍人口落户城市的任务。

“从出发点来看,这些人才新政的主要目的在于优化人才结构、提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严跃进告诉记者,“更多的是‘引智’而非‘救市’,当然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些政策对带动商品住宅消费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今年4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1380万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26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357万平方米。

克而瑞数据也显示,部分城市“抢人大战”的直接效果,是楼市库存的明显降低。

以西安为例,至今年3月末,其商品住宅库存为1367万平方米,较2018年同期减少16%,较2017年同期减少28%。

至今年3月末,杭州商品住宅库存为256万平方米,较2018年同期减少8%、较2017年同期减少52%。再如长沙,至3月末商品住宅库存1046万平方米,较2018年同期减少18%、较2017年同期减少36%。

“大幅降低落户门槛的同时,一定要防范部分城市出现房价快速上涨、楼市过热的现象。”严跃进表示,“必须严格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政策,才能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642座城市零门槛落户!发改委点名支持福州、成都、西安都市圈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新型城镇化正在稳步推进。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下称:《任务》),文件覆盖了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等多个方面。

《任务》指出,2021年将有序放开放宽城市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并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

推进新型城镇化并非一蹴而就。近年来户籍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从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陆续取消落户限制,到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再到2020年“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最终到2021年政策明确落地。

截至2019年,全国城市数量为672座,其中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达到30座。换言之,2021年642座城市将全部实现“零门槛落户”。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舸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在逐步放松落户限制的同时,要加快建设补齐公共服务,这也可以有效防止推进过程中城市公共资源出现挤兑。”

可以说,这一份“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任务清单,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发展趋势。除了政策“分步走”,今年的《任务》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提法。

《任务》指出,2021年将有序放开放宽城市落户限制。-新华社

“零门槛落户”时代到来

2021年,除超大、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外,其余城市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根据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目前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其中,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Ⅰ型),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共30座。

具体而言,超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6座城市,特大城市包括东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郑州、西安、济南、沈阳、青岛10座城市。大城市(Ⅰ型)包括哈尔滨、长春、大连、合肥、昆明、太原、长沙、苏州、南宁、乌鲁木齐、石家庄、厦门、宁波、福州14座城市。

需要指出的是,在户籍制度改革推进过程中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在杨舸看来,将户籍作为福利的思想观念亟待转变。过往上演的城市“抢人大战”就反映出部分城市将户籍作为福利的观念,只有将户籍制度与就业等政策脱钩,剥离各类隐形门槛、前置条件与附加条件,“零门槛落户”才能真正落地。

与2020年相比,今年的《任务》还尤其强调了租购同权。《任务》指出,城市落户政策要对租购房者同等对待,允许租房常住人口在公共户口落户。

杨舸认为,这一政策与“房住不炒”的关联颇深。目前,之所以部分地区仍倾向于以住房作为考察标准,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公共资源过于稀缺。例如《任务》强调,2021年要支持有条件地区将未落户常住人口纳入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范围,针对的就是相对稀缺的学前教育资源问题。

“其实,租购同权不算新提法,但执行难度实则不小。一方面,租房凭证的规范化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在实际情形下,如租客办理业务需房东配合提交房产证复印件等,房东可能存在不配合的情况。未来,在租购同权的政策执行过程中,许多细则仍有待调整和完善。”杨舸说。

真正意义上的人口“自由流动”意味着,既要尊重外来人口流入,也要尊重外来人口回流。对此,《任务》对不同层级城市的协调发展均作出安排。根据《任务》,在城市中,要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未落户常住人口。在县城里,要加快补齐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产业配套设施短板弱项。

“愿意留在大城市的,支持留下来。愿意回小城市发展的,也为他们托底。无论人在哪里,都可以实现安居乐业。”杨舸说。

今年都市圈新点名成都

都市圈发展仍是今年的重点任务。《任务》提出,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

《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曾提出,支持南京、西安、福州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对比来看,今年南京“不见了”,而新点名成都。

目前,南京都市圈规划工作已取得突破进展。近日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要求,《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已由江苏省政府、安徽省政府联合印发,即将面向社会全文公布。

就成都都市圈而言,去年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消息将众多目光聚焦于成渝地区。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成都都市圈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并不冲突,而是相互配合的关系。例如,从外部看西部仍然由“西三角”重庆、成都、西安共同支撑区域发展。从内部看,仍需要核心城市以都市圈为尺度继续做大做强。

此次除了成都都市圈新被提名,西安都市圈也连续两年被点名,也可以看出近年推进西部核心城市都市圈发展的力度。

成都都市圈涉及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近年四市GDP总和占四川省近半壁江山。今年3月,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尹宏表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就是成都都市圈建设。2月《成都都市圈规划协同工作机制》正式出台,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已在路上。

西安都市圈也在稳步推进,此前围绕西安曾提出“大西安都市圈”“西咸都市圈”等多个概念。当下“培育建设西安都市圈”已写进陕西“十四五”规划,并划定西安都市圈“一核一轴、两翼三区、多组团”发展格局。据了解,《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在推进报国家发改委申请批复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福州都市圈在今年继续被强调,且放在表述的第一顺位。2020年福州首次跻身万亿GDP城市行列,丁长发表示,这表明福州初步具备了发展都市圈的基础。今年1月,《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通过福建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划定了都市圈的具体范围。

丁长发告诉记者,近两年对于福州都市圈的大力推动,需要结合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理解。在“十四五”规划中,此前“海峡西岸城市群”的表述不再提及,取而代之的是首次提出的“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新提法则强调了粤、闽、浙三省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在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大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之间,还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超级城市作为支撑。”丁长发表示,福州都市圈意在不断提高福州首位度。

此前,福建拥有三座强市,包括省会福州、经济规模最大的泉州、高新产业发展相对优势的厦门,共同支撑起福建作为全国GDP第七大省的地位,目前福州都市圈发展率先得到有力支持。

“福建也在全力支持福州申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是随着福州都市圈发展的下一步目标。”丁长发表示,当下福州要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立稳脚跟,“仍需在科教基础、营商环境、高新产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补短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