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姑侄投靠落户 成都姑侄投靠落户要求

成都工作网

免费咨询电话13408589752

职称落户 2023-03-27 23:05:57 阅读(81) 评论(0)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陆游词选讲

陆 游

【作者简介】

陆游(1125 — 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知嘉州。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秘书监。南宋 “ 中兴四大诗人 ” 之一。其诗数量宏富,风格多样,要以豪荡敷腴为特色。词作安雅清赡,在苏、秦之间。文章禀赋宏大,卓然成家。有《剑南诗稿》八十五卷、《渭南文集》五十卷、《放翁词》一卷等。今人夏承焘、吴熊和有《放翁词编年笺注》。

钗 头 凤

【题解】

《钗头凤》,原名《撷芳词》。《钦定词谱》卷十记陆游改为《钗头凤》。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放翁钟情前室》: “ 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先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唐后改适同郡宗子士程,尝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翁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云(词略),实绍兴乙亥岁也。 ” 清人有指其为附会者。今人夏承焘、吴熊和亦以为此词乃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至淳熙五年(1178)寓居成都时冶游之作,与唐婉事无关。

红酥手 [1] ,黄 縢 酒 [2] ,满城春色宫墙柳 [3]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4]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 浥 鲛绡透 [5]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 [6] 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7] 。

(《放翁词编年笺注》)

【注释】

[1] 红酥手:红润而细腻光滑的手。

[2] 黄 縢 酒:也叫黄封酒,是宋朝时的官酒,用黄纸或黄绢封口。 縢 :封闭。

[3] “ 满城 ” 句: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宫墙里也摇曳着绿柳。宫墙:绍兴曾经是越王宫殿所在之处,宋高宗建炎四年到绍兴元年曾以此为行都,因此有宫墙之称。

[4] 离索:离散,离群索居。

[5] 浥 :湿。鲛绡:鲛人用生丝织成的薄纱。南朝梁任 昉 《述异记》卷上: “ 南海出鲛绡纱,泉先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 后用为手帕之别称。

[6] 山盟:指山为盟,即山盟海誓。

[7] 莫:重复两次,表示无可奈何,诗人只能作罢。唐司空图《耐辱居士歌》: “ 咄!诺!休休休,莫莫莫! ”

卜 算 子

咏 梅

【题解】

此词为咏物言志之作,以梅花为风雨摧折、群芳妒忌、零落成泥而馨香不改的形象,寄寓自己孤高坚韧的劲节。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 著 [2] 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 。

(《放翁词编年笺注》)

【注释】

[1] 无主:没有人疼爱。

[2] 著:遇到,遭遇。

[3] “ 零落 ” 句:梅花落地成泥作尘而消失,只有香气依然在。表现了梅花的高洁、不入流俗的品格。此处化用白居易《惜牡丹花》: “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 王安石《北陂杏花》: “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

【集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 此首咏梅,取神不取貌,梅之高格劲节,皆能显出。

【学生佳作赏析】

如故幽香

——  陆游《卜算子 · 咏梅》赏析

陆游的词安雅清赡,风格多样,若论词的情感之浓烈,《钗头凤》必胜之一筹,但论寄寓之劲节,我更喜欢这首短小精悍的《卜算子》。词作不长,却句句都值得品味。“寂寞”“无主”“独自愁”“风和雨”,一连串的凄清伤人的描写,后接“只有香如故”,成就了这首绝唱。

上片将一断桥边寂寞开放、无人欣赏的梅花呈现出来。“已是黄昏独自愁”,梅花独自伫立在夜幕里,一副冷落凄清的场景映入眼帘,毫不修饰。“更著风和雨”,本以为寂寞已足矣,一场(或许不止一场)风雨裹挟而来,这本不是花所愿意的生活,没有游人,没有阳光明媚烘托的笑脸。

下片又继续写梅花的遭遇,在属于万花的春天里,梅花也留得一寸春光,绽放,迎接自己的梦想。群芳妒忌了,是因为那绝伦的清香、脱俗的淡雅让庸俗自惭形秽。梅花也知道不断零落的残花会被碾碎化作泥土,归为虚无,“只有香如故”一句点明梅花的志向,对种种境遇的反驳。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惜牡丹花》白居易)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北陂杏花》王安石)

多少花朵零落于尘,但哪朵能如梅花一般,入尘却不肮脏,化土却不流俗。字字朴实无华,如侃侃叙事一般,和盘托出,从梅花的生长、开花到最终零落成泥。这驿外无人在意的角落里的故事,伤感却不消极,高洁而不世俗的梅花形象,也就是词人崇尚的孤高坚韧的劲节,饱含着词人对高风亮节的寄寓。

一首词,不是靠工整、韵律、辞藻就可以成为佳作,也不是每个人读词会有同样的感触,人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好词、好文。《卜算子》于我正是一首触及心灵的佳作。我们都有各自的记忆,关于经历,关于梦想。也许是儿时断线逃走的风筝,也许是某个场景,某段时间,某个人,某件事。难以忘怀甚至无法自拔的心绪。但此时你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辞藻来诉说,来领悟,来感触,来像诗人般抒发自己的感伤,只需要将这简单的词映入脑海,一枝梅花就足以告诉你风雨中你需要的是什么。《卜算子》就是这样的一首词。正如唐圭璋先生所言:“此首咏梅,取神不取貌,梅之高格劲节,皆能写出。”(《唐宋词简释》)

(王志康 20120981 2012级车辆5班)

【简评】

“ 我们都有各自的记忆 ” , “ 只需要将这简单的词映入脑海,一枝梅花就足以告诉你风雨中你需要的是什么 ” 。佳作之能引起读者共鸣,无非如此。

因为爱情

——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赏析

古往今来,被文人雅士歌颂最多的便是爱情。初识之美,相恋之情,分别之痛,错过之惜,无一不被文人作为素材。在众多的爱情词中,我尤爱陆游的《钗头凤》,不为华丽的句子,只为真实的感情。

作为宋代的著名文人,陆游一生作品无数,但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我认为《钗头凤》是最真、最美、最动人的。爱情之美,在于让人体会世间最真最美的感情,一次心动,一个微笑,一次牵手。而爱情之痛又在于不能相守一生、相伴到老。陆游和唐婉,伉俪情深,却抵不过母亲的阻拦,现实打败爱情,无奈分离。经年之后,于沈园再相逢,罗敷有夫,有情人终不能相守。

“红酥手,黄 縢 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每看到这一句,我就会陷入词人的伤感情绪中。美人好酒,美景相伴,却不能相守。想象他们以前也曾这样,在春色美景中,院里小坐,唐婉倒酒,美人浅笑低语,同论诗词歌赋,无限温情。与今日对比,相逢不能相守,更添无数伤感。于小院春景中,再逢昔日恋人,惊觉恋人空瘦,仿似泪痕犹在,感叹山盟海誓似记忆犹新,而人却一去不返,相伴相守无望。全词之中,最能表现词人感情的还是那几个叠字:错,错,错!莫,莫,莫!对恋人的疼惜之情,与恋人分别的后悔之情跃然纸上。突然想到苏轼的《江城子》,觉得这两首词异曲同工,都把对昔日恋人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爱到极致,痛到极致,无需华丽的言辞,工整的句子,只需寻常几个词、几句话,感情已力透纸背,无须赘述,后悔怜惜已跃然纸上。

据说,在唐婉死后,陆游看到墓碑上的字很难过,心爱之人已去,连在她墓碑上留名,为她立碑的资格都没有,生不属于他,死亦与他无关。

或许,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陆游是咎由自取。但今天,在这里,就词而言,我们不论对错,只论爱情,只叹错过。《钗头凤》,一首词,四句话,讲述了一段情,感动了无数人。为错过惋惜,为失去难过,为放手后悔,为伊人憔悴。所有的感伤、无奈、怜惜、懊悔,只用四句话已渲染得浓烈摄人。不是这四句话有多华美,而是藏在其中浅显易懂的真挚爱情。

古来爱情词,偏爱《钗头凤》。一段错过的爱情,一曲悲婉的恋歌。或许爱情之美也包括这其中的错过与分离,否则我们怎么会在这首词中又见爱情,又期待爱情,又被爱情感动?他们的爱情固然不够圆满,甚至有些凄婉,令人感叹伤怀,但处在这种时代,正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为现实所困,无奈放弃不能相守,这不是任何一方的错,不是不够坚定,而是爱得太深,现实又太残酷。

分别之后的恋人,再次相遇,使君有妇,罗敷有夫,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怜惜爱人的身体,担心爱人的境况,懊悔当初的分离。错、错、错!莫、莫、莫!六个字,讲述了一段情!或许这不圆满,但在词中,会让你又伤爱情,又相信爱情!而所有这一切,又都是因为爱情!

(杨磊 20114374 2011级德语1班)

【简评】

“ 又伤爱情,又相信爱情 ” ,其领悟何以独特如此!

半夏半暖半流年,半秋半冷半生缘

——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赏析

初 夏 的骄阳在清晨的山峦崭露头角,晨起的微风夹杂着少许的微寒,日历从四月的尾巴上悄悄溜走,五月的 鸟 鸣总在不经意间推开窗帘,衔来一句温暖如初的 文字 ,飘落了一 春 的花絮,醉倒了半季的似水流年。

趁着青春未荒,我还未老,去一次浙江绍兴的沈园,去看看那堵承载了陆游 永远 创伤的粉墙,慢慢吟诵一首缠绵悱恻的《钗头凤》。

无法想象,陆游当年在写下这首词时内心是怎样的 悲痛 与苍凉。一晃十年,繁花盛开的春日,在布局典雅的沈园里,遇到了这位因为 自己 的 孝 顺而牺牲 幸福 的 女子 。但如今已物是人非,改嫁的已改嫁,另娶的已另娶。池塘边柳丛下,遥见唐婉与赵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进食。隐隐看见唐婉低首蹙眉,有心无心地伸出玉手红袖,与赵士程浅斟慢饮。似曾相识的场景,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感慨万端,于是提笔在粉壁上题了一阕《钗头凤》。

上阕是以 自己 的口吻描写的,意境很明显地分成了两层,前三句是由陆游目睹眼前宴饮的盛况而 回忆 起 以前 青春年华的他们花前月下,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短暂的幸福时光,反映了他们夫妻间的真挚感情。其中,“红酥手”,用来形容 女子 的手红润细腻,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后四句,笔锋一转,以极为沉痛的 语言 和含蓄委婉的手法,讲述了那场给自己和表妹带来巨大不幸的婚姻悲剧。激愤的感情如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宣泄下来。“东风恶”,一语双关,既指 春风 吹残 花草 ,如吹落下文的“桃花”,又代指了封建礼教的恶势力,暗喻婚姻被陆母硬生生拆散。“欢情薄”,表明了幸福美满的 生活 太过短暂,流露出了作者的不满和愤恨。别后数年心境索漠,满怀愁绪未尝稍释,而此恨既已铸成,事实已无可挽回。“一杯愁绪,几年离索”,悲痛地点明了在封建礼教残酷的压迫下,自己美满的婚姻最终被拆散了。上片结尾用“错、错、错”三字收束,这是错过,还是过错,这又是谁的错?作者将满腔的愤恨毫无保留地发泄了出来,以惨痛的事实对封建礼教进行了强烈控诉。

下阕改拟女子口吻,自然是写唐氏泣诉别后相思之情:眼前风光依稀如旧,而人事已改。为思君消瘦憔悴,终日以泪洗面。任花开花落,已无意兴再临池阁之胜。当年山盟海誓都成空愿,虽欲托书通情,无奈碍于再嫁的处境,也只好犹夷而罢。结尾用三个叠字,“莫、莫、莫”,将悲苦的情愫推到了 *** ,强烈地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悲痛 绝望 之情。

封建礼教摧毁了陆游的纯真爱情,但它无法阻止陆游对爱情的向往和歌唱。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无力回天,只能把一怀愁绪、一腔悲愤倾泻在于事无补的词中。一首《钗头凤》挽回不了陆游的爱情世界,但它成了千古绝唱。时过境迁,沈园景色已异,只留二人相守半生惆怅。

“回首半生匆匆/恍如一梦/你像风来了又走/我心填满了又空 …… ”耳边响起了那首熟悉的《半生缘》,心中荡起半寒的思绪。或许,唐婉等了一辈子,怨了一辈子,想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 …… 却仍然感激上苍,让她有这个可等可怨可想可恨的人 ……

(黄婷 20133460 2013级材料1班)

【简评】

文采斐然,且女性赏词,常以词中所涉女性之视角自居, “ 却仍然感激上苍,让她有这个可等可怨可想可恨的人 ” ,评论家很少会注意到这一层词意。

父母去世后,亲戚还会来往吗?

其实我觉得呢可能会来往就得看你和那个亲戚,你喜不喜欢这个惊喜,如果你喜欢这个亲戚的话或者说对这个亲戚,平常也会有很多的走动的话可能来往距离比较高一些,可能你平常在父母在的时候就不怎么交往的话,那你肯定等父母去世之后会就更多了,就是你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就比如说你觉得这个人很好对你很有帮助,那你就可以多交这样的亲戚对你来讲是很好的。但是呢,你要根据你自身的需求去定,可能你的父母,在,是之前的就比较喜欢这个亲戚或者说对这个亲子王者就很多,那你作为他的儿女,就应该就是给那个经济工作的帮助就是接上你父母的这个,六,当然,那就是说如果说那个亲戚就是对你来讲,你觉得这人的品德不是很好,或者说你又看不上他的点,但你也可以不这样做,其实我觉得那个父母,生前的哪个好,你也可以继续接下去。

我觉得呢,你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你觉得这个人品如比较好一点,那你就可以多跟这样的人相处对你来讲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毕竟亲戚是抬头不见低头见,这样来讲的话,你就是。要跟每个经纪都处好但是呢就是说如果有一些实在是不想来往或者说有些人他也不愿意和你来往的话那就不用硬硬的掺在一起但是呢如果说亲戚可以来往还是尽量要来往。也不要就是去躲那个亲戚因为毕竟这个亲戚还是会见面的如果再见面的话你们两个人很尴尬岂不是很不好

其实无论是父母去世,也好,父母在世也好,就是应该多和亲戚去走动,但是呢,只存在于那些你觉得品德比较好的亲戚,然后你觉得这个人比较好,这样的话,你才能和他多走动多来往。不过是父母在世还是父母去世你都应该多和这样的亲戚交往但是呢也不要和哪个亲戚闹掰毕竟以后再见面的时候肯定是会很尴尬的我认为你可以根据你的自身需求和父母在世的一些事去决定

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是清代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书共一百回,七十余万字。是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以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演义。小说中塑造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脍炙人口。其中的经典段落,经久不衰 《隋唐英雄传》是以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综合改编的古装侠义电视剧. 《说唐》全称《说唐演义全传》。清代历史演义长篇小说。原书十卷六十八回,题“鸳湖渔叟校订”,真实姓名不可考。 近人陈汝衡改写本,六十六回。小说从隋文帝平陈写起,到李世民削平群雄登基称帝为止,主要叙述瓦岗寨好汉聚义反隋、辅唐开国的故事,再现了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的动乱时代,代表人物有任侠好义秦琼(秦叔宝),少年英雄罗成(历史上的罗士信),粗野,诙谐,憨厚的程咬金(程知节)等。作品有想像了许多好看的热闹情节,充满了生龙活虎的战斗气氛。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弥漫全书,许多人物形象至今家喻户晓。 小说又名《大隋唐》、《兴唐全传》、《隋唐演义》,相关古典小说有清乾隆年间英雄传奇小说《说唐演义全传》等。 北京流传的评书《隋唐》以清末“评书大王”双厚坪所说内容最为丰富、完整,惜其底本未能传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京评书演员品正三在家传《隋唐》的基础上,觅得双厚坪《隋唐》的书道儿,熔于一炉,所得《隋唐》在北京书坛上颇有代表性。陈荫荣得其师品正三所传是书,再予加工,详细讲述了《隋唐》全本,经人整理得一百四十万字,取名《兴唐传》,于1984年由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问世隋唐演义 基本信息: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的作品《隋唐演义》,目前已知共五个版本。其中最为常见的为130回老版;216回剪接版;150回新版。130回版最初分上下两部,分别于1980年2月16日至5月4日、及8月6日至9月27日播放于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此版隋唐为单田芳老先生里程碑式的作品,是单老在电台录制的第一部作品,也正是凭借着本作单老在全国有了知名度,一个传奇就此开始。故事梗概:隋王朝临末日时,以瓦岗寨为首的起义军,联络朝中被隋炀帝迫害的将领,推翻隋朝,建立唐王朝的故事。隋朝末年,朝廷腐败,炀帝昏庸,奸相宇文化及、宇文成都父子把持朝政,他们残害忠虔,鱼肉百姓,致使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反隋义军遂遏竿而起。以秦琼、徐懋功、程咬金等人为首的四十六位英雄好汉歃血结盟,决心共同除昏君,扶明主,改天换日。他们在瓦岗山建立了反隋义军,招英雄、纳贤士, 多次与隋朝官兵浴血奋战,并联合各路反王聚兵四平山,欲在炀帝杨广下杨州观花之际除杨灭隋,但未能如愿,反而兵败四平山。瓦岗英雄们并不气馁,他们请英才,用智慧,几度大破隋将摆下的绝命阵,最终困死杨广,杀死奸相,成了灭隋之大业。其后秦琼等人又助秦王李世民翦灭群雄,辅佐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了一统天下的大唐帝国。此书为单田芳之看家作品。单老的评书《隋唐演义》[1]采用清.褚人获的小说《隋唐演义》,和清.无名氏小说《说唐》的基本故事架构,经过二度创作,使这部作品成为目前最为流行,为人所熟知的一部作品。后将评书原稿精简改编成小说《瓦岗英雄》 瓦岗英雄隋朝末年,朝廷腐败,炀帝昏庸,奸相宇文化及父子把持朝政,他们残害忠良,鱼肉百 姓,致使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以秦琼、徐懋功、程咬金等人为首的四十六位英雄好汉歃 血结盟,决心共同除昏君,扶明主。在瓦岗山建立了反隋义军,招英雄、纳贤士,多次与 隋朝官兵浴血奋战,最终建立了一统天下的大唐帝国。【作者简介】单田芳,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原鞍山曲艺团业务团长,现任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1934年生于天津,同年随父母到沈阳,1952年在沈阳二十七中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工学院,1987年退休,1995年赴京创办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曲协会员,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从艺半个多世纪以来,共录制、播出了《隋唐演义》[2]、《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乱世枭雄》等100余部共计15000余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整理编著17套28种传统评书文字书稿,开评书走向市场的先河。“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单田芳评书”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目录】 第一回 秦叔宝发配北平府 史大奈赎罪立擂台 第二回 顺义庄兄弟重相会 关帝庙席前叙旧情 第三回 救秦琼弟兄划策 求王妃内宅托情 第四回 王妃用计假托梦 罗艺升堂查案情 第五回 大堂上罗艺有心追流弊 王府里夫人无亲竟装疯 第六回 亲姑侄二堂认亲眷 表兄弟王府传锏枪 第七回 秦叔宝误伤武少帅 孙知府受责查凶手 第八回 武奎武亮王府访凶手 罗艺罗成设计护秦琼 第九回 武奎定计为子报仇 秦琼校场露技练武 第十回 秦叔宝比武胜群将 小后羿赛箭出巧招 第十一回 一箭双雕秦琼险胜 立军令状武奎下场 第十二回 秦叔宝校军场锏打武奎 于双仁王爷府行刺秦琼 第十三回 秦琼义释于双仁 武亮夜投瓦口关 第十四回 罗成艺高枪挑反叛 秦琼马惊认子山林 第十五回 大锤将飞锤打红海 秦叔宝复夺瓦口关 第十六回 秦叔宝千里探友 二贤庄雄信闭门 第十七回 斗双牛傻英雄显示神力 找骡驮大王庄弟兄相逢 第十八回 小孟尝晋见济南侯 罗士信大战深乎尔 第十九回 赴京城秦琼押寿礼 遭劫难上官自轻生 第二十回 少华山秦琼遇友 琼五庙齐彪打神 第二十一回 临潼山上柴绍秦琼谈往事 长安城内李豹齐彪惹祸端 第二十二回张家店骨肉相认 岳王府旧友重逢 第二十三回 元宵逛灯解诗谜 鼓楼练武拉硬弓 第二十四回 卖宝弓阔海试探天宝将 闯相府伯党冒险救兰香 第二十五回 相府被围群英突围 鼓楼奋战阔海助战 第二十六回 天宝将三搜王府 长平王智藏七雄 第二十七回 弑兄纳嫂杨广篡位 净狱大赦咬金被释 第二十八回 净街虎大闹会仙楼 铁判官初会程咬金 第二十九回 兄弟结拜密议劫皇纲 咬金学艺梦中练板斧 第三十回 小孤山拦劫皇纲 靠山王严令捕贼 第三十一回 尤通假设哭丧计 秦琼三探汝南庄 第三十二回 单锏别妻全大义 染面涂须诈登州 第三十三回 杨林爱将认义子 秦琼意外得宝枪 第三十四回 秦叔宝为母作寿 罗公然中途被劫 第三十五回 程咬金截道丢脸 贾柳楼英雄聚会 第三十六回 贾柳楼王勇失宝灯 秦府内单通丢玉人 第三十七回 小白猿大显身手 程咬金搬弄是非 第三十八回 贾柳楼上大结拜 十三太保问斩刑 第三十九回 程尤被押济南府 群雄起义反山东 第四十回  反山东火烧济南府 搜酒楼唐璧得盟单 第四十一回 秦府被抄全家遭难 傻子被囚难里逃生 第四十二回 罗士信大战徕乎尔 傻英雄火烧济南城 第四十三回 杨林搜府认义女 秦琼奉命结姻缘 第四十四回 张子艳救夫自刎 秦叔宝弃官反隋 第四十五回 秦叔宝智过潼关口 罗士信活捉魏文通 第四十六回 靠山王中稳军计 徐懋功取金堤关 第四十七回 单通瓦岗会翟让 谈判决裂动干 第四十八回 单雄信失利瓦岗寨 罗士信大闹聚英堂 第四十九回 秦叔宝一锏劈圆觉 程咬金三斧定瓦岗 第五十回  程咬金冒险探地穴 瓦岗军正式举义旗 第五十一回 靠山王围剿瓦岗寨 罗士信打死魏文通 第五十二回 杨林兵败金鸡岭 邱瑞荐举裴仁基 第五十三回 裴元庆力举千斤鼎 鱼皮国派使送怪兽 第五十四回 降异兽小将得宝马 征瓦岗元庆战虎彪 第五十五回 裴元庆战胜反问斩 齐国远假锤倒逞威 第五十六回 瓦岗寨前真锤对假锤 大帅府内假书当真书 第五十七回 山马关裴夫人受骗 瓦岗寨程魔王娶亲 第五十八回 断壁涧徐懋功收将 元帅帐张大宾丧生 第五十九回 杨林大摆一字长蛇阵 罗成设计夜奔瓦岗山 第六十回  兴隆镇罗成巧遇义父 招商店延平月下传枪 第六十一回 罗少保甜言探听白蛇阵 侯君基盗图夜入麒麟山 第六十二回 巧换酒白猿恶作剧 陷机关被救得阵图 第六十三回 为破阵罗成彻夜不寐 捉刺客阵图得而复失 第六十四回 对花枪佛山脚下兄弟相会 忘旧恩王爷府内夫妻绝情 第六十五回 破敌阵罗成派将 上高峰飞军攀绳 第六十六回 失指挥活阵成死阵 巧化装单枪破双枪 第六十七回 破大阵靠山王再度兵败 战瓦岗天宝将挂帅出征 第六十八回 退敌兵军师设巧计 递书住勇士闹皇宫 第六十九回 观琼花修运河苦役百姓 接杨广建行宫陷害李渊 第七十回  金殿辩冤世民得宠 御前要官元霸出世 第七十一回 举铜狮两杰比力气 较武艺二雄争高低 第七十二回 乘龙舟昏君肆虐 截杨广反王结盟 第七十三回 捉放靠山王秦琼心软 围攻天宝将元庆求战 第七十四回 裴元庆锤打天宝将 隋炀帝旨调西赵王 第七十五回 柴绍联营定暗号 元霸锤镇四平山 第七十六回 金锤碰银锤元庆败走 傻人治精人君基吃亏 第七十七回 一猛一杰难分胜负 老夫老妻破镜重圆 第七十八回 十八国联军兵败四平山 程胶金单骑勇闯扬州城 第七十九回 三官庙魔王斗"活鬼" 靠山屯咬金遇"阎王" 第八十回  李世民正气拒萧后 程咬金二次探地穴 第八十一回 程咬金牛头吓杨广 魏国公刑场救魔王 第八十二回 瓦岗山魔王禅让 大魏国李密称王 第八十三回 红霓关程咬金作媒 元帅府王伯党成亲 第八十四回 听戏言新夫妻大打出手 受责罚两兄弟被赶出关 第八十五回 泗水关哥弟复遭擒 青风岭兄妹暂安身 第八十六回 取泗水女将发雄威 投瓦岗三杰甘服输 第八十七回 刺客被释说出真情话 反王齐集攻打紫金山 第八十八回 西魏王观阵遇险 秦叔宝马坠枪折 第八十九回 丢枪马尚师秆自刎 逼义父罗少保绝情 第九十回  裴元庆再打天宝将 西赵王又助瓦岗军 第九十一回 破铜旗阵懋功点将 走扬州城杨林败兵 第九十二回 失北平罗艺战死 破扬州隋朝灭亡 第九十三回 杨广未死义军死奸手 李密不要江山要美人 第九十四回 元霸恃武强索玉玺 李密荒淫众将走离 第九十五回 断密涧李密丢命 雷雨天元霸丧生 第九十六回 徐懋功洛阳请将 尉迟恭别家从军 第九十七回 白壁关三鞭换两锏 棋盘山一截十万粮 第九十八回 李世民感召黑袍将 尉迟恭降顺小秦王 第九十九回 尉迟恭鞭打单雄信 罗少保感服李世民 第一百回 聚洛阳反王联兵 锁五龙一统归唐

唐玄宗真的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吗?

唐玄宗,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又称李三郎,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改年开元。唐玄宗在位中前期,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不过到了唐玄宗后期,他贪图安逸享乐,宠信并重用安禄山、李林甫等奸臣,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发生,从此唐朝也是开始走向衰落。

李隆基的少年生活可以是大起大落,尤其是武则天执政时期。武则天称帝后的长寿二年693年,李隆基以皇孙身份被降封为临淄王。李隆基先在亲卫府任右卫郎将,后任尚辇奉御,负责掌管皇帝的内外闲厩马匹。在此期间,以张柬之为首的朝臣发动政变,杀死了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兄弟,迫使她让位于中宗。弱冠之年的李隆基目睹了这场政变。

武则天去世后,继位的李显懦弱无能,朝政大权慢慢落到了韦皇后之手,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重俊被杀。韦皇后、其女安乐公主权势薰天,想着效仿武则天的做法,做第二个女皇。在公元710,韦皇后合谋毒杀了唐中宗,不过消息被一直留意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得知,他们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密谋策划诛杀了韦后一众党羽。韦皇后也被斩首。

之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迫使李重茂禅让,拥护唐睿宗李旦重继帝位。李隆基由于拥护有功,令得唐朝延商议废除了以前嫡长为继的惯例,被睿宗立为了太子。而政变另一个大功臣太平公主,也就是李隆基的姑姑,也恃着拥立睿宗有功,经常干预政事。更是将太子李隆基视为眼中钉,总想着进谏另立太子。至此,这姑侄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彻底激化,愈演愈烈。

而唐睿宗对太平公主这位唯一剩下剩妹妹感到不安,生怕在这样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乱,毅然把帝位让给了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但是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并没有死心,屡次向继了帝位的李隆基施展阴谋诡计,可惜没有得逞。

如芒刺在身的李隆基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决定先下手为强。公元713年,李隆基亲率太仆少卿李令问、王守一,内侍高力士等人,先杀太平今主亲信左、右羽林大将军常元楷、李慈,接着杀了宰相岑羲、萧至忠等一众太平公主的党羽。回天乏术的太平公主最终也被赐死家中。

在这之后,唐朝延虽然历经政变,政局动荡,但终归是彻底巩固了皇权。在此之后,居安思危的李隆基也是励精图治,提拔贤能人士上位,量才而用。李隆基眼光也是精准,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都是难得的贤才。不仅如此,李隆基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蛀虫。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鼓励举报贪官污吏,一旦发现必严惩不贷。慢慢,唐朝开始步上了正轨。

不久之后,唐朝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后人称为开元盛世。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沉溺于安免逸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加上宠妃武惠妃病死,更是令得玄宗日夜寝食不安,意志消沉。直到后来,唐玄宗听人说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恬不知耻的将儿媳据为己有。拥有了杨玉环之后,本就无心政事的唐玄宗奢靡享乐之风变本加厉,越来越盛。

大臣、贵族、皇亲为了巴结皇帝,投杨贵妃所好,争献美味佳肴,奇珍异宝。慢慢的导致了唐朝政治的日渐腐败与黑暗,影响了将领,朝官的贪功求官的欲望。河东节度使的安禄山也正是这个时期,唐朝内部空虚腐败的产物。公元755年,安禄山联合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在范阳起兵叛乱,而多年的安逸生活使得唐军战斗力大幅下降,叛军势如破竹,很快就占领了长安。

长安陷落前玄宗已仓惶出逃,出逃途中,憋屈随行的将士发生哗变,迫得玄宗缢死了杨贵妃。唐玄宗最后逃到成都。不过由于叛军内讧,安禄山被安庆绪所杀,李隆基得以返图长安。不过,他已无心政事,将帝位传给太子李享,自己做太上皇。之后的李隆基因为杨玉环的死一直郁郁寡欢,公元762年李隆基驾崩,终年78岁。李隆基其实算得上一个雄才伟略的皇帝,不过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李隆基后期的安逸享乐,也葬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金庸与琼瑶是什么关系

作家琼瑶是作家金庸的远亲,金庸的堂妹为琼瑶的舅母,琼瑶是金庸的表外甥女;还是诗人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金庸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琼瑶中国当代作家。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 ,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于香港创办《明报》 。1996年至1997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筹委会委员。1998年,获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 。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

琼瑶(1938年4月20日-),原名陈喆,生于四川成都,中国当代作家、编剧、影视制作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 。祖籍湖南省衡阳县渣江镇,毕业于台北市立中山女中 。笔名除琼瑶外,还曾用过凤凰、心如[3] 。琼瑶创作小说主要代表作有《窗外》、《潮声》、《水云间》、《一帘幽梦》、《心有千千结》、《梅花烙》、《海鸥飞处彩云飞》和《彩霞满天》等。1949年,琼瑶随父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生活。其后步入职业作家行列,并相继进入电影、电视剧制作行业。琼瑶16岁时以心如为笔名发表小说《云影》,25岁时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窗外》。琼瑶创作的小说作品大多已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其中较为闻名的包括《庭院深深》、《梅花三弄》系列、《还珠格格》系列 等。

《长门赋》,陈皇后请司马相如写了《长门赋》后负心的刘彻有没有回头啊

汉武帝始终没有回头啊,可能美女如名将,不能些许见白头!~

长门赋

陈娇被废两年后,卫子夫终于为刘彻生下了长子刘据。高兴不已的刘彻遂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8)三月册立卫子夫为嫡妻。空缺两年的大汉皇后宝座有了新主人。

丈夫死了没多久,新寡的馆陶长公主就和自己的养子董偃之间发生了不伦之恋。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个漂亮小伙子身上,一门心思地想让侄皇帝认可自己的第二春。何况如今新后已立,旧事重提不但于事无补,更会惹火侄子,自己得不偿失。她根本无暇去关心女儿,一心只想着风流快活。

武帝在这方面也和姑妈很有默契,姑侄感情一时间热火朝天。而陈娇却在母亲和丈夫的心领神会中,变得无人问津。

然而,关在长门宫里的陈娇仍然对初婚时的旖旎温情念念不忘,她痴心地盼望丈夫能够有回心转意的那一天。她听说刘彻非常喜欢蜀郡司马相如的文采,对他的辞赋都加以诵读,于是便拿出黄金百斤送给司马相如,请他为自己做一篇赋,希望能够让丈夫回忆旧情。重赏之下司马相如果然妙笔生花,写了一篇凄恻动人的名作《长门赋》出来。

据《长门赋序》称,这首赋被刘彻看了之后,感动无比,但是汉武帝虽然欣赏这篇赋,却始终没有回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