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这个“稻农户口”的事儿,这东西跟着我小半辈子了,算是个实践记录分享。
打我记事起,家里户口本上就是这个“农业户口”,更具体点,就是种水稻的,所以叫稻农户口也没错。小时候没啥特别感觉,村里大家不都这样嘛每天看着我爸妈下地干活,春天插秧,夏天除草,秋天收割,冬天农闲。这就是日子。
土地是最根本的
要说这户口最实在的是那肯定是地。那时候分田到户,每家都有自己的责任田。我家那几亩水田,就是全家人的口粮和主要收入来源。虽然累死累活,一年到头也剩不下几个钱,但心里踏实,至少饿不着。
还有就是宅基地。自家有地,就能盖房子。我家的老房子,就是我爸那辈人自己一砖一瓦盖起来的。虽然现在看着有点旧了,但那是根。不像城里,买房得掏空家底。
补贴那点事儿
以前对这块儿没啥概念,就记得有时候村里会发点东西,比如种子、化肥啥的,好像是有点补贴,能便宜点。后来政策多了,好像对种粮的有直接补贴,每年打到卡里一点钱。不多,但对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也是个盼头。
- 每年春天,买农药化肥能省点钱。
- 粮食直补,直接打钱,虽然不多。
- 有时候农机具也有补贴,但我家没买过大的。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好处,虽然跟城里那些五花八门的补贴比起来,可能看着不起眼,但对我们种地的来说,挺重要的。
感觉不一样的地方
后来长大了,出去打工,跟那些非农户口的人接触多了,才慢慢感觉到差别。
人家聊的是社保、公积金、买房补贴、子女上学积分啥的。咱们这边,聊的是今年的收成、农药价格、还有村里的集体分红(虽然我们村这个基本等于没有)。感觉是两个世界的人。
听他们说,非农户口在城里找工作、看病报销、养老金方面,好像是方便点,或者说路子不太一样。比如养老,我们这边主要是新农保,自己交一部分,国家补一部分,到年龄了领钱。跟城里职工养老金比,那肯定是有差距的。
还有就是感觉自由度不一样。我们这户口,跟土地捆绑得太紧了。地不能丢,那是根本。所以想彻底离开农村,去大城市扎根,顾虑就特别多。
现在的想法
年纪也上来了,对这个稻农户口的看法也变了。以前觉得有点“土”,羡慕城里户口。现在反而觉得,守着这几分地,也挺
空气环境自在。虽然挣钱不多,但生活成本也低。国家现在对农村也越来越重视了,各种政策慢慢多起来。虽然跟城里还有差距,但日子总是在变
这个“稻农户口”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有好有坏。它给了我土地和根,也限制了一些可能性。这就是我这些年的实践感受,挺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