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户口,我这情况就是最普通的那种。不是啥大城市,也没啥特别的背景,就是那种扔人堆里找不着,户口本上也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城镇户口,或者有的朋友可能是农村户口。
为啥折腾这事儿?
一开始也没太在意,觉得户口嘛不就是个身份证明。直到后来生活里的一些事儿开始跟它挂钩了。最明显的就是孩子上学。你不是本地户口,好学校就别想了,要么就得掏高价,要么就得找关系,要么就只能去那些比较一般的学校。还有就是买房,有些地方买房也跟户口或者社保年限挂钩,虽然我这儿限制没那么死,但总感觉有个本地户口心里踏实点。
开始摸索过程
有了想法,我就开始琢磨了。先是上网查。嚯!那信息叫一个多,看得我眼花缭乱。什么人才引进、积分落户、亲属投靠,还有那个啥“居转户”,就是居住证转户口。每个地方政策还不一样,光是研究我们这儿的规定,就花了我好几天。
我发现,像我这种学历普通、工作也普通的,想走人才引进那条路,基本没戏。人家要么要高学历,博士硕士啥的,要么就是有啥高级职称、特殊技能。我对着条款看了半天,没一条沾边的。
那就看积分落户和居转户。我们这儿也有类似政策,大致就是要先办个居住证,然后得连续住满多少年,社保得连续交多少年,还不能有啥违法犯罪记录。听着好像门槛不高,但实际操作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实际操作的坎坷
第一步,办居住证。这玩意儿就折腾了我好一阵子。
- 先是去社区登记,要提供租房合同或者房产证明。我租的房子,找房东要合同,房东一开始还不乐意,怕麻烦。
- 然后是去派出所申请,填表、拍照,还要提供工作证明、社保证明。我那段时间刚好换工作,社保断了一个月,又得等新公司给我续上,才能去办。
- 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不是这个材料不对,就是那个格式不行。有一次去,办事的人说我那租房合同不规范,得去街道备案什么的,又是一通折腾。
好不容易把居住证拿到手了,一看日期,得,这才刚开始计时。距离满足落户条件的年限还远着。
第二步,研究积分和社保。居住证有了,我就开始算积分。我们这儿也有个积分细则,学历、年龄、社保年限、纳税情况、有没有房产都能加分。我一项项对着算,发现自己分数不高不低,卡在中间,离那个落户标准线还有点距离。
社保这块儿也得盯紧了。政策要求是连续缴纳,中间不能断。这就意味着不能随便换工作,换也得保证无缝衔接,不然年限就得重新算。这对于想跳槽或者遇到公司经营不善的人来说,压力挺大的。
目前的状态和想法
到我的居住证拿了有几年了,社保也一直缴着。积分,涨了点,但离目标还有差距。期间也动过别的念头,比如是不是考个什么证能加分,或者干脆去更远的小城市试试?但想想又觉得太折腾,生活成本、工作机会都是问题。
我现在基本就是维持现状。居住证能解决一部分问题,比如孩子勉强能在这边上个普通公立学校,一些基本的社会福利也能享受到。至于那个“本地户口”的执念,好像也没那么强烈了。
感觉我们这种“普通户口”的人,在国内想通过个人努力去改变户籍状态,确实挺难的。条条框框特别多,而且政策说变就变。有时候觉得挺无奈,但生活还得继续不是?只能说,在哪儿生活,就尽量去适应当地的规则。把眼前日子过比啥都强。至于户口这事儿,随缘,能成就成,成不了,日子也照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