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户口本,平时感觉没啥用,就压箱底,但真要办事儿的时候,没它还真不行。我自个儿就经历过好几次,印象深着。
第一次深刻体会:领结婚证
记得那会儿跟我媳妇儿准备领证结婚,心情挺激动的。当时以为就带个身份证就行了,结果被告知,不行,必须得带上户口本!我俩当时都愣了一下,还专门跑回家去拿。
我老家的户口本,还是那种挺旧的本子。我得提前打电话让我爸妈给找出来,然后他们再给我寄过来。拿到手后,还得检查信息对不对,有没有缺页啥的。我媳妇儿那边也一样,她也是回家翻箱倒柜找出来的。然后我俩拿着各自的户口本,还有身份证,去了民政局。
到了那儿,工作人员一项项核对,户口本上的信息,婚姻状况那一栏必须是“未婚”或者“离异”/“丧偶”才行。看着工作人员在我们的户口本上盖章,改成“已婚”,那一刻才感觉,这事儿是真成了,这小本本还真是个关键凭证。
后来有了孩子:报户口
结婚后没多久,我们家添了个小宝宝。孩子出生后,头等大事就是给他报户口。去派出所问,需要啥材料?清单里赫然写着:父母双方的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还有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
你看,这户口本又派上用场了。我们又把那两个本本找出来,带上所有材料,去我们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工作人员看了材料,确认无误后,就在我的户口本“常住人口登记卡”那页后面,添上了我孩子那一页。看着孩子名字正式落在户口本上,心里踏实多了。这孩子从此就是这个家、这个社会正式的一员了。
再后来买房和孩子上学
等孩子慢慢长大,我们琢磨着买个学区房,为了孩子上学方便点。看房、谈价钱都搞定了,到了办贷款、过户的时候,银行和房管局又要看户口本了。
银行要审核我们的身份、家庭成员情况,房管局那边办理房产证过户,也需要户口本作为身份和家庭关系的证明材料之一。那段时间,户口本就没放回过抽屉深处,一直在包里或者桌子上放着,随时准备拿出来用。
后来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报名登记。学校那边也是,入学通知书上明确要求,报到时必须携带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要核对孩子的户籍所在地是不是在学校的招生片区内,还有孩子的出生日期、家庭住址这些基本信息。我们又拿着户口本去学校排队、登记、交材料,忙活了好一阵子。
总结一下我的体会
所以你看,从结婚组建家庭,到生儿育女,再到买房安家、孩子上学,这些人生中的大事儿,几乎都离不开户口本。虽然现在很多东西都电子化了,但这个小本子,在很多关键时刻还是必须的“硬通货”。平时可能觉得它不起眼,但真到用的时候,缺了它,很多事情就卡壳了。这户口本,还得好好保管着,指不定啥时候就得拿出来用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