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知名的互联网人才招聘网站?
一、互联网招聘网站(13)
1. 拉勾网(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适合)
2. BAT人才网-初入互联网三年以内的人适合。
3. 伯小乐,90后的职场伯乐!
4. 招聘 | SDNLAB程序猿招聘
5. 招聘 | SocialBeta运营汪招聘
6. 招聘求职| 设计虱招聘
7. 秒聘网 | 产品经理招聘,免费、专注、极速
8. 周伯通招聘-最靠谱的移动互联网招聘社区
9. 内推网-互联网招聘内部推荐直招平台
10. e成,招聘3.0的开创者!e成
11. 超级求职|10天帮您找到一份好工作,给您最好求职服务、最优的求职体验!
12. 电猴网-中国领先的电商人才招聘平台!求职
13. Nextoffer | 下一份心仪好工作
二、毕业生招聘(13)
10. 应届生求职网
11. 大街网
12.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13. 应届生bbs
14. 晒工资薪水
15. 高校就业联盟
16. 高校人才网
17. 五百丁 - 提供海量个人简历模板
18. 面试技巧和注意
20. 人人职场
三、综合人才(11)
21. 前程无忧
22. 智联招聘
23. 58同城招聘
24. 卓博人才网
25. 中国人才热线
26. 中华英才网
27. 猎聘网
28. 智通人才网
29. 我的工作网
30. 赶集网招聘
四、银行招聘(7)
31. 工商银行招聘
32. 建设银行招聘
33. 中国银行招聘
34. 交通银行招聘
35. 农业银行招聘
36. 兴业银行招聘
五、行业人才(27)
37. 1010兼职网
38. 最佳东方酒店人才
39. 建筑英才网
40. 中国卫生人才网
41. 中国服装人才网
42. 丁香人才网
43. 中国鞋业人才网
44. 中国汽车人才网
45. 中国就业网
46. 万行教师人才
47. 医药英才网
48. 中国外语人才网
49. 高校人才网
50. 中国电力人才网
51. 中国招教网
52. 化工英才网
53. 电力英才网
54. 一览英才网
55. 职友集
56. 北极星电力招聘网
57. 中国旅游人才网
58. 路桥英才网
59. 石油英才网
60. 中国建筑人才网
61. 138美容人才网
62. 中国印刷人才网
63. 中国教师人才网
六、特色招聘(8)
64. 猪八戒威客网
65. 任务中国
66. 中劳网
67. 派代电商招聘
68. 时间财富网
69. 全职招聘
七、求职节目(3)
70. 职来职往
71. 非你莫属
72. 天生我才
八、各地人才(25)
73. 广西人才网
74. 深圳人才网
75. 广东人才网
76. 南方人才网
77. 百才招聘网
78. 齐鲁人才网
79. 厦门人才网
80. 苏州人才新干线
81. 上海公共招聘网
82. 杭州人才网
83. 湖南人才网
84. 昆山人才网
85. 新安人才网
86. 浙江人才网
87. 西安人才网
88. 福建中国海峡人才网
89. 江西人才网
90. 泉州人才网
91. 山西人才网
92. 河北搜才网
93. 重庆人才网
94. 汕头招聘网
95. 温州人力资源网
96. 汇博人才网
福建人才引进政策2021
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包括省级高层次人才和市级高层次人才。省级高层次人才划分为特级人才、A类人才、B类人才和C类人才,适用于在闽就业创业的引进人才(在闽就业或创业时间不超过1年,且来闽前在省外学习或工作连续3年以上的人才)、现有人才(除引进人才外,其他已在闽就业创业的人才)和有意来闽就业创业的待引进人才(已与省内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或拟来闽创业的人才),不受国籍、户籍限制。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列入认定范围。
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实行认期制管理,认期为6年。认期自认定单位发文确认之日起计算。认期内,高层次人才取得新业绩满足更高层次人才对应条件的,可随时申请晋级;晋级后,认期重新计算。认期满后,若要继续享受高层次人才待遇和支持,须重新认定。
(二)人才认定
满足相关认定条件的人才按程序直接认定为相应层次福建省高层次人才, 省级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授权各设区市组织部门及省人社厅开展,以其为认定单位。主要程序一般包括网络申报、分级审核、社会公示、研究认定、发文确认、报备发证。市级高层次人才认定程序由各设区市研究制定和公布。
待引进人才可先行按引进人才资格条件申报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进行预认定。获得预认定资格的待引进人才,正式落地我省后(同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或注册企业后),确认为相应层次高层次人才,按引进人才进行管理,享受有关政策支持。认期自落地我省之日起计算。预认定资格半年内有效。
人才在设区市内流动的(不含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流向其他县),继续享受相关政策支持,认期继续计算。由三明、南平、龙岩、宁德、平潭等地往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等地流动的,以及由设区市依据2020年版《认定条件》B类第(五)条、C类第(七)条自主认定的人才跨设区市流动的,须向流出地报备、在流入地申请重新认定,重新计算认期。
二、基本资格条件
省级高层次人才应符合下列基本资格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在闽就业创业(含有意来闽的待引进人才)。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受聘于福建省内事业单位(含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的人才,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须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外籍人才、海外人才为1年以上)、每年在闽工作时间不低于6个月的劳动(聘用)合同;且近3年内应缴工薪个人所得税额一般每年不低于3万元,三明、南平、龙岩、宁德四个设区市(以下简称山区地市)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年纳税额标准下浮20%;
(2)受聘于福建省内企业的人才,须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外籍人才、海外人才为1年以上)、每年在闽工作时间不低于6个月的劳动(聘用)合同;且近3年内应缴工薪个人所得税额一般每年不低于7万元,山区地市和重点县年纳税额标准下浮20%;
(3)在福建省内创(领)办企业的人才,须担任企业法人代表、董事长、总裁、合伙人或技术总负责人之一,自有资金(含技术入股)占创业投资30%以上或跟进的风险投资占创业投资30%以上,企业拥有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所需的部分资金(不少于50万元)和一支由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人才组成的创新人才团队;
(4)自由从业的人才,须为经民政部门批准的国家级协会会员,且符合所在设区市(含平潭综合实验区,下同)设定的其他条件(有关条件须报省委人才办审定)。
4.在年龄要求方面,对现有人才不作限定。对引进人才,特级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70周岁,A类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B、C类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能力特别突出或我省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紧缺的人才,经认定单位研究并报省委人才办审定后,年龄上限可相应提高5周岁。对台湾居民不作年龄限定。
5.身体健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科研作风;有较强创新创业创造能力;个人(含曾创办企业)信用记录良好,未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

厦门理工学院是一本吗?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批次、二批次的概念。厦门理工学院是一所理工类院校,有经济、外语、社科、建工、机械等专业,建校41年。
学院介绍
厦门理工学院,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合作高校、厦门市集美区产业技术联盟首任轮值主席院校,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
学校最早可追溯至1978年厦门市政府开办的工业、建筑、财经等八个大专班。1981年,以工业大专班师资为主体,在八个大专班的基础上创建鹭江职业大学。1987年厦门职业经济学院并入,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07年5月通过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及专业评估。2011年获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领域。2013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占地1927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下设有19个院、部,开办63个本科专业,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在校生19676人,其中本科18151人,硕士1525人(2022年2月数据);专任教师近1100人 。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18个院、部,开办63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2月,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2020年,新增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省级重点学科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是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艺术学理论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电子信息、艺术、机械、材料与化工、土木水利、能源动力、会计、体育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9月,我校教职工总数为1500余人,专任教师11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9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1百分比;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52百分比;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占14;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经历专任教师的24;具有一年以上企业经历的教师占36;外(台)籍教师的占12。
学校有双聘院士8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名,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1名,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讲座教授1名,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名,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3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4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省级教学名师10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5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教学改革试点项目17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44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65个。
学校实验教学用房近10万平方米,建成了现代工程训练中心。截至2016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立项4项;文科情境体验教室12个;校企共建实验室18个,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310个;是科技部“创新工程师培训基地”和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继教基地,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 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7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福建省重点实验室5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福建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福建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福建省闽台科技合作基地1个、福建省创新方法研究推广应用基地1个、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个、厦门市重点实验室5个、厦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厦门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厦门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个、厦门市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基地1个、校内科研单位4个、校内研究机构44个。
科研成果
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61项,其中福建省重大产学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6项,位列全省前5位;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5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人文优秀成果奖3项。
对外交流
截至2019年5月,学校与美、英、加、新等20多个国家68所高校开展深度合作交流;与密苏里大学合作,成功获批教育部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二级机构——厦门理工学院密苏里学院。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共建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联合共建“中美(厦门)国际离岸孵化器”(中国高校首家)等。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共同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等10所海外名校共同开展师生交流和本硕士生的联合培养。
学校与26所台湾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台湾优质高校合作,开启闽台高校“4+0”试点的合作模式;与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元智大学联合设立福建省师资闽台联合培养中心。
文化传统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学校徽志是以白底红字构图,图案设计为内外两层结构,外层有“厦门理工学院“的英文加正下方的建校时间”1981”,内层利用中国特色的印章形式,突出“厦门理工“字样,图案圆中有方,寓意天圆地方,象征理工人的胸怀和理想。字体在古印体的基础上,进行了修饰,标志给人以历史感和信赖感,蕴含着一种人文底蕴。
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细长横向椭圆形证章。
校训是明理精工、与时偕行
“明理”《宋书·良吏传》是“精练明理,为一世所推”,即明察事理、明了道理。
校训
“精工”《后汉书·蔡伦》“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即精致工巧。
“与时偕行”《周易》是“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即“变通趋时”,寓有与“时”相配合而行动的积极意义。
“明理精工”强调做人做事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与时偕行”强调紧跟时代步伐、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